第八百四十二章 这里是中国!(2 / 3)

滨江警事 卓牧闲 2054 字 11个月前

顺眼,搞不好会干不长。

韩渝轻叹口气,追问道: “还有一个呢?”冯局笑道: “去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做老师。”

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就是海运局当年的技校,后来开设成人大专班,海运局的大多职工和船员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

韩渝愣了愣,哭笑不得地问: “我姐夫文化程度不高,他能做老师?”

“职业技术学院跟别的学校不一样,既有文化课也有专业课,专业课甚至比文化课重要。学校领导说他们的机电系正好缺一个高级技师,你姐夫有高级技师的证,有函授大专文凭,他去做老师正合适。”.

母校一样有高级技师做老师。

韩渝反应过来,不禁笑道: “海事学院离长航医院很近,好像不到三公里。”

冯局就知道他对这个岗位感兴趣,笑道: “而且你姐夫过去不只是做老师,还要做后勤保卫处副处长兼学院武装部长。”

“后勤保卫处副处长什么级别?”

“职业学校的副处长好像没行政级别,不过你姐夫去了之后要给学生上课,首先是教师,教师可以拿职称工资。”

高级技师说值钱很值钱,毕竟想考到手很难。

说不值钱一文不值,比如私人老板,人家只看你会不会干活,才不会管你有没有高级技师的证。

东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中海的学校。

事实上中海有好几个学校,广洲有,大链也有,都是改制前开办的。据说中海专门成立了个院校管理委员会,专门管旗下的技校和职业学校。

事实上滨江港务局以前也开办过技校,不过早就关门了。

韩渝想了想,笑问道: “冯局,你觉得我姐夫去哪儿合适?” “去学校当老师比较好。”

冯局顿了顿,解释道: “组建预备役运输团,不但要征召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服预备役,而且接下来至少要改装二十艘货轮。他去学校工作相比去船厂或货运公司比较清闲,既可以协助我编兵,也有时间和精力协助改装货轮。”

韩渝笑了笑,补充道: “中海船队的船员大多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就算不是也在那个学校培训过。老师的身份在中海比较超然,有老师这个身份比较有利于接下来的工作。”

“我就是这么考虑的。” “那你先打电话问问他。”

“咸鱼,在给你姐夫安排岗位的这件事上,中海还是有诚意的。中海的事,你一样要上心。”

“我知道。”

“行,那我先挂了。”

9点45分,海事局四楼会议室。

韩渝跟许局、朱局、刘局等领导碰完头,跟在学姐身后走进会议室。

韩国船公司和韩国船东互保协会的代表来了,中海货运公司的唐总也来了,连中海投保的保险公司代表都来了。

接下来要说的事是韩渝提出来的,但作为翻译他不能开口。

韩向柠邀请众人坐下,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盖有公章的文件,轻轻放到韩方代表面前,随即拿起水笔走到白黑板前,一边画着示意图,一边侃侃而谈。

“各位,你们看到的是中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局出具的水情通告。从报告上看,9月5日,长江滨江段的水流流速为0.6米每秒。”

韩国代表听完翻译,顿时愣住了,不知道年轻漂亮的中国海事官员为什么提这个。

唐总也是一头雾水,下意识回过头。韩渝装作没看见,继续看白黑板。

韩向柠顿了顿,指着白黑板道: “由于凌晨1点至凌晨4点,是长江尾的退潮期。长江口水文站的实测流速为0.8米每秒。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长江口水文站的测报点并不在入海口,而是在这儿,距我们很近。”

韩国船东互保协会的代表看着韩向柠画的长江水域图,猛然意识到韩向柠想说什么,脸色顿时大变。

唐总依然没反应过来,紧盯着白黑板若有所思。

“碰撞事故发生前,两船锚泊的位置相距0.8海里,也就是1481.6米。以当时的流速计算,中国货轮 “宇长”号从走锚移位到撞上韩国货轮 “米扬”号,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4分钟。”

唐总醍醐灌顶般明白过来,顿时一阵狂喜。

韩国船东互保协会的代表急了,蓦地站起身: “韩女士,您不能把江水流速作为失控货轮的航速,长江是西高东低,所以江上往东流,江面不是平面,江面的斜的,货轮失控后的航速是越来越快的!”

“您说的很多,所以我并没有以0.8米每秒作为 “宇长”号失控后的航速计算,而是以1米每秒计算的。”

韩向柠回到会议桌前再次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个计算器,递到韩国船东互保协会代表面前: “朴先生,如果认为我的计算有问题,您可以再计算一下。您要是认为计算结果不够精确,我们可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