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时机已到,准备起兵!(2 / 3)

赵祯指着蚕豆苗道“看到没有,南方蚕豆株高不过两尺,只需要100天就能成熟,结种少,优点是生长快。而北方蚕豆株高四尺,结种多,可成熟往往要150天。朕用它们俩结合,互相授粉,形成两块试验田,万一能弄出100天成熟,结种多的蚕豆呢?”

赵骏无语道“老哥你虽然长得没我帅,但是想得倒是挺美。虽然这个方向是没错,而且也是科学育种,可这玩意儿那都得几代几代地不断培养,慢慢摒弃掉缺点,留下优点才行,哪这么快能搞出来。”

“那也得试试嘛。”

赵祯拿下嘴里的狗尾巴草道“朕发现咱们汉人的传统水稻生长要五个多月,而占城稻只要三个月。只是占城稻产稻少,传统水稻产稻多,所以形成两季交替,要是能搞出只要三个月就能成熟,产稻还跟传统水稻一样多的稻子,那岂不是能种三季了?”

“好家伙,未来世界粮食奖要是没有老哥你,我都不带去看的。”

赵骏竖起大拇指“将来老哥伱的称呼要变一变了,以后就是大宋千古一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生物学家、农业学家、现代遗传学之父,改革派先锋,大宋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者,王朝基业的开拓人!未来说起你,估计都说你是穿越者。”

“哎呀,夸得朕都不好意思了。”

赵祯笑得合拢不嘴。

“不过这个东西还是要弄出系统的理论,比如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要整理出来。”

赵骏说道。

“整理了呀,从你笔记本里翻到了一点初一生物知识。”

赵祯双手一摊道“朕全抄下来了,到时候再把这个实验套进去,往报纸里一发就完事了。而且不止这个,朕还抄了在历史里翻到的大蒜素土法炼制,玻璃炼制法,肥皂炼制法都抄了下来,每过一段时间发表一次,造福全民百姓。”

赵骏当时就差点尿了,说道“你怎么也能抄袭呢?得自己搞出东西来啊。”

“瞧你这话说的。”

赵祯摆摆手“小了,格局小了。你看,孟德尔是先搞实验,再弄出理论。朕先有理论,再做实验。但在这之前,世上谁手里还有理论?所以虽然蛋先生了鸡,可谁人又知道鸡先生了蛋呢?”

“额”

赵骏满脑子都是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时间觉得赵祯说的好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或许赵祯是对的。

他反正也是每天只能待在宫里的宅男,还不如多研究一下笔记本。

就连赵骏自己都只是下了很多资料在笔记本里,没时间去看,还不如让赵祯多研究研究,说不准弄出个大发明家呢?

也就在他脑子快短路的时候,曹修急匆匆地穿过田埂,来到二人身边,向他们拱手道“陛下,知院。”

“怎么了?”

赵祯问。

曹修激动地道“宝元元年派出去的船队,回来了!”

“什么?”

赵骏忙问道“他们在哪?”

“应该快到苏州,甚至可能已经到了。”

曹修回答道“他们在上个月初到了对马岛,咱们设置在对马岛的海军都尉非常惊奇,问过才知道是咱们大宋的船队,便连忙派人先回来报信,他们船队臃肿,应该会慢许多。”

宝元元年,大宋花费了约一百万贯,招募了约六千名水手,总计五十多艘大船,由当时朝廷在明州市舶司,挑选了两名监市舶使臣官员,率队前往。

随船的不仅有经验丰富,多次往来于日本、高丽乃至中亚的水手,还有招募的数十名去过渤海的商人,阵容还是相当豪华。

只比后来郑和下西洋花费了四百多万两白银,带三万人,二百多艘大船阵容要差一些。

不过郑和毕竟是走的无数中亚商人走过的海上丝绸之路成熟路线,而大宋这次开拓的可是从未有过的北上先到俄罗斯,再穿过白令海峡,抵达美洲,最后还要南下前往南美。

所以不管从安全上,还是从距离上,都要比郑和下西洋危险得多,遥远得多。

即便有赵骏给的世界地图,也同样充满了风险。

船上的疾病、粮食淡水的补给、当地土著是否有敌意、海上的风浪、天气的变化、寒冷的因素等等都是意外。

从宝元元年到如今庆历三年,五年过去,杳无音讯。赵祯吕夷简他们甚至还以为船队早就全军覆没在了开拓的路上,没想到五年之后,居然回来了!

“即便是只看舆图,那么遥远的距离,朕都只能感觉到恐惧,本来对他们都不抱有希望,没想到他们居然还真的能够回来!”

赵祯亦是大喜过望。

赵骏说道“只是不知道他们是中途遭遇挫折回来,还是已经抵达了美洲满载而归。”

曹修沉声道“听对马岛那边上报,他们船队损失惨重,出发前五十多艘大船,如今只剩下二十多艘,人员也只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