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衣锦还乡(2 / 3)

结果你这突然就要离开,把婚事给搁置下去,她问是不是咱们家觉得他们家做的哪里不好。

还说此次他们家肯定会给姑娘添上多多的嫁妆,希望咱们不要慢待他们的女儿,通篇没说咱们家坏话,却把我给臊的不行。

最后还是他们家姑娘帮着你说了几句话,我这面上才过得去。」

李皓回道「英国公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自然宠爱有加,母亲也别太在意了。

不过听母亲这么说,这个张桂芬倒是通情达理,想来等她进了家门,母亲与她也能说得来。

其实今日英国公也找到我,问了这事,但等我说明情况,他也没有为难我的意思,反而还派了心腹之人随我一同南下帮忙呢。」

李建听后,边看来安抚卫氏「对啊,你看这就说明英国公还都是认同这事的,如今无非只是英国公夫人爱女心切,有些许牢骚。

这也很正常,日后你多去英国公府走动一下,把事情说开就没事了。」

听到这话,卫氏便没在说什么。…

于是接下来,李皓便回到院子里开始准备出行的事,毕竟这次出行时间不短,要带的东西还真不少。

不好还好这次不是行军打仗,所以李皓便把符登也给带上,让他来给自己收拾。

另外李皓要带的还有漕帮众人,毕竟他们都是靠着水运而生,私盐运输的活计他们也是干过的。

只不过干私盐买卖的,不是石头兄嫂的这一波人,否则这次清缴私盐估计也就更顺利了。

这次带着漕帮的人,就是要借他们的路子打探消息,顺便看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把漕帮里的害群之马给清除掉,方便日后好能掌控。

当然李皓也没让他们都一起行动,而是在挑选好了人选之后,留下一人方便联系,其他人都先行南下。

就在扬州等着自己召唤,这部分人就和张福一样,被留做后手。

等到初四这天,按照提前规划好的行程,李皓率着一众人马踏上了南下巡盐之旅。

这巡盐的第一站便是李皓的家乡扬州,当然选择这个目的地的原因不是李皓想回家乡显摆。

而是如今天下的盐,主要就分为解盐、井盐和海盐。

其中解盐出产于河东路,主要供给于河南、河北、曹、濮以西,秦风以东的区域;

井盐出产于成都府路附近,供给于益州、梓州、利州、蘷州四路。

剩下的就是两淮出产的海盐,供给于全国其他地区

所以很明显的,就是两淮的海盐和解州的池盐在全国占比最大,两个合起来基本上就占了大宋七成的食盐产量,

这七成之中,江淮占了四成以上,等于清理了两淮的盐,便相当于厘清了全国近一半的盐税。

实际虽说是两淮盐场,可实际上盐场全在淮南东路上,毕竟淮南西路是后世的安徽中部,湖北东北部以及河南东南部,那地方都是内陆地带,不是食盐的产区。

而盐商就更不用提了,这个时代后世鼎鼎有名的徽商都没正式崛起。

这两淮盐场就分布在淮南西路的通州(南通)、楚州(淮安)、泰州、海州(连云港)、涟水军(涟水)下辖盐场二十三个,一年产量可达三千三百多万公斤。

也因此,贩售淮盐的大盐商基本就集中在淮南西路的首府扬州,这便是李皓首先便要赶来扬州的原因。

当然除此之外,衣锦还乡也是一个目的,毕竟扬州也是李皓的基本盘。

李皓家在扬州的宅子,都还是买的盐商家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李皓的合作伙伴程始,这些年靠着香皂和肥皂的生意,可是挣的盆满钵满,在扬州商界的名头不小。

尤其是在这两年,借着李皓加官进爵的势头,凭借这层关系,在其他方面也是有所收获。

当然程始做的也是有分寸的,所以李皓才一直没有说什么。

不过,他既然借了李皓的光,那到了如今,也该是要用到程始的时候了。…

正是有这层层的布置,李皓才有信心能把巡盐的差事办好。

当然也有可惜的,这次没把顾廷烨给带来,否则扬州白家本身就是大盐商,有他们领头再来清查就好办的多了。

就在晚上,李皓独自筹划这些的时候,便听到符登来报,说是盛紘找了过来,要商议如何清查盐税的事。

李皓有些好奇,盛纮能有高见,便让他进来了。

李皓问道「叔父说要商议清查盐税的事,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只听盛紘回道「朝廷每年流失的盐税之巨,贤侄应该是很清楚的。

那么多的盐若是没有官面上的支持,是绝对做不到的。

两淮盐商虽多在扬州,但实际牵连的却远不止扬州官员。

此事在汴京就涉及到的盐铁司、发运司、榷货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