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拥立赵宗汉(2 / 3)

四面合围之下,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举将皇宫之乱平息。

然后大家才有功夫聚在一起,商议接下来的打算。

当然既然是要一同行动,便约定还是以烟火为号,统一时间。

这几人商量好后,就只有杨文远那边不知道消息了,所以李皓便又派出一人将情况告知杨文远。

正好也可以留这个时间,让顾廷烨和苏先他们能回去准备的。

这一通安排下来,李皓都忘了问顾廷烨,刚才找自己是有什么事情了,只是让他赶紧回去准备。

不过顾廷烨并没有立刻回东华门,而是跟着苏先走了一段路。

这也引起了苏先的注意,问道:「怎么,你找我还有其他事吗?」

顾廷烨见已经走远,便也直接说道:「你就这么走了,是不是忘了些东西,你仔细想想。」

听到这话,苏先是真的奇怪,不明白顾廷烨这说的是哪一出。….

直到看到顾廷烨的视线忘向一处,然后苏先等人看着方向望去的时候,才明白顾廷烨说的是什么。

接着顾廷烨又接着说道:「刚刚的事情只能到此为止,所以决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我想这也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你说呢。」

苏先点了点头,答应道:「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办的。」

说完之后,顾廷烨回到原先的地方,将自己人都给带走了。

剩下的人也都被苏先他们给领回去了,不过等到他们回到西华门的时候,这人数显然是对不上的。

当然这些只是小事,反正在西华门之中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最多也就是各部在清点人数的时候,会有人提上一嘴,然后就没人在意了。

之后的皇宫平乱,在李皓等人的全力发挥下,确实也没花多长时间。

等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皇宫之内已经被全部筛了一遍,原先对战的两拨人或死或抓。

甚至就连宫内的大火,也都在李皓等人的指挥下全部扑灭掉了。

现在所有参与平叛的将领们,正齐聚在集英殿里传阅李皓拿出的一封诏书。

这是后来李皓找到的宫女,从曹皇后身上找出来的,是赵祯在临死之前要赵宗汉继位的诏书。

同时翻出来的还有赵宗全想要的那颗玉玺,可以现在落到了李皓手里了。

等众人把诏书传阅一圈之后,李

皓首先开口说话,毕竟英国公可是王炸,得留到最后再出。

只见李皓说道:「官家临终遗诏,要让小皇子承继皇位。

在这里,我想先问问大家的想法,毕竟接下来的事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办。

所以有意见的话,现在只管说出来,否则等到大家确定之后,我不希望有人再来捣乱。」

说完便示意在场其他人,可以畅所欲言了。

只不过,李皓迎来的却是一片沉寂,场中之人各个满腹心思的,就是没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可这么冷场下去怎么行,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

在皇宫平静之后,接下来肯定会有朝臣来皇宫探问情况,到时怎么去和他们说话,就得根据现在商议的情况来定了。

于是李皓一个眼神,示意顾廷烨赶紧说话,将这个僵局打破。

所以顾廷烨此时起身说道:「我觉得还是应该按照官家的意思来办,毕竟有官家亲笔,在朝中更有说服力。

而且官家如今膝下只有两子,赵宗全叛逆已死,就只剩下这一个儿子,父死子继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面对顾廷烨的话,终于有人起身说道:「可赵宗汉终究是被养在宫里这么久了,谁能知道他现在对于我们的看法如何。

而且不要忘了,他和赵宗全可是亲兄弟,万一日后他顾念起这份旧情来,我们该如何自处。

所以我觉得就当没这份诏书,从宗室之中另选一位来承继皇位的好。….

反正赵宗汉有没有被牵扯到这次宫变之中,不还是我们说的算嘛!」

听了这话,杨文远起身反驳道:「这样不妥,要知道如果是要另立人选,到时肯定是需要在朝堂之上公议的。

到时必然会以大相公和宗正寺的意见为主,反倒是我们起的作用就小了。

不要忘了,那位韩大相公现在还在大相国寺待着呢。

一旦要让他抓住了空子,借着重立新君的机会,摆脱了赵宗全的危机,那你觉得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这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而且也违背了当初我们的想法不是。」

随后同意按遗诏行事和要重立人选的人,在殿上吵个不停。

不过到了最后,还是想按遗诏行事的人占了上风,毕竟这样做是最为稳妥的,不容易出现意外。

于是英国公此时便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