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一波三折(2 / 3)

,我有一策能助大人拿下剑门关。”

李皓出言问道:“哦,是嘛,还请宋大人快快说来,若是此计可行,便可迎征北大将军入蜀,这可是大功一件呢,到时我便请大将军亲自为宋大人请功。”

听了李皓这话,宋仓自然是高兴的,毕竟基于袁家的名声,他还是相信李皓所说的。

“大人,涪城本就肩负着给剑门关补给粮草之责,正好最近就有一批粮草需要运到剑门关去。

昨日交战虽有些百姓和军卒逃离,但战场当时是在南城门处,其他三处城门在接报之后便关闭了,再加上所有人都知道剑门关正在被大军攻打,普通百姓和军卒是不会往那边逃的。

而城中的大户及将领我昨日都筛了一遍,并没有人员出城,所以我有把握涪城的消息还未被剑门关守将得知。

如果我们以运送军粮为由,派一支兵马进入剑门关,与关外大将军内外呼应,必可一举攻陷剑门关。

不过一定要快,否则等到绵竹或者梓潼守将得到消息,肯定会派人去剑门关告知的。”

宋仓得话证实了李皓得猜想是对的,果然这城里多余得粮草就是要往剑门关运送得军粮,这确实是可以利用得机会。

只是宋仓虽说在前面表现得很好,但李皓却多少还有些顾虑,若是自己派兵去了,会不会被宋仓给坑了。

于是试探问道:“此计倒是个好办法,就是不知道宋大人认为具体该怎么做?”

李皓在看宋仓会不会主动提出要亲自押运,如果他提出了,那就有可能是要借此脱离李皓掌控,李皓就得防备些了。

而宋仓当然也明白李皓的顾虑,所以说道:“按照惯例,此次需要运送十万石军粮前往剑门关,会征集民夫三千人,护卫士卒千余人。

我的想法是由大人调两千兵马混入其中,其余人则调用蜀地兵马,由我的亲信李元统领,他的家卷也都在涪城,值得信任。

而且以往几次运粮也都是他去送的,保管剑门关守将不会怀疑。”

听到宋仓这么说,李皓倒也是放心一些了,毕竟不管怎么看,李皓都不觉得宋仓是能为公孙述去死的人。

而且这个调用兵马得数量也符合李皓预期,不至于在把人马派出去后,就失去了在涪城里的掌控权。

“那些被调用的蜀地兵马,能保证不出问题嘛,毕竟一旦在剑门关中露馅,那可连逃的地方都没有。

而且这样一来就必须先与大将军那达成一致,你可知道什么近道能绕过剑门关得。”

听到李皓这么说,宋仓当即明白李皓这是要答应了,立即回道:“大人放心,这些人都是我在军中的亲信,若是出了任何差错,大人可随时拿走我的项上人头。

至于近道,我知道一条从来苏村、青强店绕过剑门关的小道,虽说大军不能通行,可若只是一小队人马,还是很好走的。”

李皓沉思了一会,便出声说道:“好,那此事便由宋大人来安排,我全力配合。”

得了李皓得允许,宋仓便立马着手操办此事,首先是指路得向导,带着李皓派的护卫和介绍情况得亲笔信出发,赶去找来歙。

然后便是将粮草装车,并将李皓派来得兵马和蜀地兵马拆分再合编,让李皓能安心。

两天时间宋仓便将所有东西都弄好,与李皓请示之后,便向剑门关出发。

而此时,李皓这边也得到了回报,李元和宋仓的家卷都还在涪城,并没有人突然消失。

李皓自然是不可能听信宋仓的一面之词,所以在那日宋仓走后,便让人紧紧盯着两人府邸,确认他们家中情况。

当然,李皓相信自己的举动是瞒不住宋仓这个地头蛇的,可李皓本就没打算瞒着,因为宋仓知道了也会装作不知道的。

而后李皓也没有干等,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在涪城的消息肯定会让公孙述知道,肯定会派人前来收复涪城,所以怎么也得做些防守准备才行。

不过最终来的兵马数量比李皓想的要多了一些,由侯丹领了不下六万兵马前来。

按李皓的设想来说,有南线兵马在成都附近捣乱,公孙述能抽出的兵马应该不会有这么多才对,毕竟相比于成都被攻破的风险,自己应该没那么重要。

当然这些兵马也并非都是来攻打涪城的,其中大致有四万人把涪城围了,其余两万人马并没有在涪城停留,而是直奔剑门关方向而去。

想来侯丹也是明白,李皓既然已经拿下涪城,就不可能对剑门关置之不理,所以才想着调遣兵马前去。

不过对于这个,李皓却并不在意,反正若是计策成功,想来此时剑门关就已经落到汉军手中。

反之若是计策失败,汉军根本就进不了剑门关,所以这些人去不去的都无关紧要。

在蜀军攻城之前,侯丹派人在城前叫嚣,说是南路汉军主帅岑彭已然在广都战死,汉军溃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