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给温仪留的最后的退路。
温仪出嫁的日子最终定在了来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时间上并不急,这其中自然有贤妃舍不得女儿的缘故。当然,也因为淑和帝姬刚刚出嫁,皇家需要个缓冲的余地。薛朝敦依前例升任了正四品巡防营统领,一应成婚之仪皆循淑和帝姬故典,只是嫁妆上贤妃着意添了许多,也无人敢有异议。
很快便是八月中秋,玄凌一如往常在重华殿设宴庆祝,并特邀京中近支的皇室亲眷,算是给即将出嫁的温仪一个念想。
家宴定在晚间,故而黄昏时分,甄嬛便由槿汐服侍换了一身家常的品级礼服,带上聆欢一同去重华殿中。
聆欢今年虚岁十二,平日里已经开始跟着槿汐和沐黛学习管理宫务。为了日后能成为合格的一国公主和当家主母,甄嬛刻意培养她去与皇亲贵胄、王妃命妇打交道,以备来日所需。
毕竟在这座宫殿里,她永远是皇贵妃的长女,尊贵无比的聆欢帝姬,可出了紫奥城,甄嬛为她做再多也是有限的。
一路上鸿雁高飞,秋意渐浓,上林苑中红枫繁茂、赤影重重,不禁让她想起刚入宫那年慕容世兰赏给梁才人的一丈红。时移世易,可是那枫叶依旧红艳如血,炫人眼目。
聆欢独自捧着一朵绿菊在手中把玩,偶尔掀了轿帘抬头看看外面芭蕉分绿,枫叶灼灼。在芭蕉与枫树之外,太液池边的六棱石子路上伏着满地雪白的荼蘼花,如堆雪一般,香气淡远如轻雾,凉意萧萧。
“开到荼靡花事了。”聆欢轻声道,忽然回过身来,明眸中似乎也积聚着袅袅的雾气,“母妃,明明荼靡之后还有秋菊冬梅,为何要说花事了呢?”
甄嬛不意她有此一问,微愣了愣方抚摸着她柔静的脸颊笑道:“古人说荼蘼过后,无花开放,一年花季终结。然春有桃李,夏有牡丹,秋有菊桂,冬有寒梅,一年四季花开何曾停歇。其实各花入各眼,聆欢心花未落,又何惧花事终了?”
聆欢静静点头,支了下颌若有所思。或许皇家的孩子都早慧,不知从何时开始,甄嬛在她眼中已不能见纯净如初的波光。
“聆欢。”甄嬛忽然低唤,深深望进聆欢的眸底,“记着,以后不管你走了哪一条路,永远不要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聆欢回望着她,似懂非懂地微微颔首。
至重华殿时刚交申时,芳若正在门外吩咐礼乐司的内监们加紧搬运一应物什。自从太后薨逝,芳若又被调回了仪元殿,在御前侍奉。她念着昔日的情分,对甄嬛一向亲厚,此时忙上前笑盈盈施礼:“给皇贵妃请安,给聆欢帝姬请安。娘娘可是来了,皇上方才还问呢。”
甄嬛执着聆欢的手略一点头,曼声道:“姑姑不必多礼。姑姑如今是三品的恭人,与正二品三妃的掌事宫女同例,本宫还让你做这些琐事,着实委屈姑姑了。只是今日是淑和公主出嫁后头一回入宫赴宴,又值温仪帝姬即将出嫁,诸多贵眷入宫道贺。不是姑姑,本宫总是不放心。”
芳若连忙垂首道:“娘娘折煞奴婢了。能为娘娘效力是奴婢该当的,怎敢说委屈?外面秋风飒飒,不宜久留,娘娘与帝姬还是快入内吧。”
甄嬛轻轻颔首,忽见一旁有一队内监带着一群蒙着白纱的女子匆匆忙忙地往偏殿去,不由好奇,遂团扇一指道:“那为首的人打扮似乎是哪个王府里的管事,只是看着眼生。这也是姑姑备下的?”
芳若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解释道:“那是岐山王府的礼乐管事。岐山王今日入宫时带了这些人进来,说是给皇上准备的礼物,娘娘知道王爷的脾性,这也不是头一回了。”
岐山王玄洵素来好色荒唐,送乐舞给玄凌无非是讨好的意思,甄嬛并不奇怪,遂笑道:“王爷能有此心,皇上也必定欣慰。姑姑先忙着,本宫不打扰了。”
殿内嫔妃、命妇已来了大半,玄凌见她们来了,端坐上位朗然望着她与聆欢。甄嬛见了礼,让流朱好生带了聆欢去找几位宗姬翁主叙话,方安然坐在玄凌身侧。
“今日怎么来迟了?”玄凌笑道,一握她的手心,“还是凉了,定是又忘记带暖炉。绾绾都这样大了,你这个做母亲的却还像孩子一样不听话。”他刮一刮甄嬛鼻尖,略带心疼地责备道。
众目睽睽之下,这样亲昵的举动还是让甄嬛觉得不好意思,遂含笑微微一闪,道:“不过是与聆欢贪看秋色,在殿外停了停。”她越过玄凌,看见左侧那一列中间的承懿翁主,岔开话题道:“承懿翁主可是难得进宫了。才听小厦子说起,郡马特特将人送到了宫门口才放心回去呢,果真是夫妻情深。”
玄凌笑着放过,随口道:“难怪宁遥不放心。方才叙话时说起,原来慧生已有了两月的身孕。”
甄嬛闻之一愣,转而笑道:“原来如此。是臣妾疏忽了,这些日子忙于温仪出嫁之事,竟未曾留意。等回去臣妾就让槿汐送些血燕过去赔礼,既是头三个月,哪里禁得起这般聒噪。”说着又命沐黛:“去吩咐礼乐司,今日捡一些安静的乐舞来。”
玄凌拍拍她的手示意无妨,“你忙着温仪的事,一时不知也是有的。朕问过慧生的侍女,说胎气稳妥,长姐请的医女也贴身侍奉着,应无大碍。”
甄嬛凝神一想,又道:“还是将卫临也叫来吧,如此也可更安心些。”说着使个眼色,沐黛便一应声下去了。
“你有此心,长姐必定感念于心。”玄凌慨然道,“方才慧生还说,长姐每次家信都要问及你安好,可见是与你十分投缘的。”
甄嬛听了扬一扬脸,看承懿翁主满心满眼都是即将为人母的喜悦,不觉有浅浅的柔意漫上眼眸,“臣妾既是翁主的舅母,又是翁主的姑母,怎能不关照她?而长公主一片爱女之心,自然因此对臣妾也格外关心。不过说起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