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内迁吗? 西晋人大方、炫富,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吗? 很明显并不可能。 就算他们脑子彻底坏掉,恨不大把大把往外撒钱,也不至于会傻到做出不顾自己生命的事。 再联想到开始的时候李晓诗说到的“政权林立”…… 所以,这其中的事情一不如表面上、起码不像李晓诗说的这简单。 汉。 霍去病抿着嘴,盯着小天幕上侃侃而谈的李晓诗,却不像平时看直播的时候那兴致勃勃。 匈奴人明明都打跑了,但又卷土重来了。 中原的大汉百姓都是没有什反抗能力的农人,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而匈奴人不仅生性狡诈凶残,更是个个都很能打——要是碰上,肯吃大亏,就比他们现在边境的那些百姓们一样。 就算是普通的“融合”,民族不同也很容易发生冲突,更别提是这种听着就很怪的内迁了。 而且还不止是一个匈奴,还有其他四个同样一听就不是善茬的游牧民族。 在这场“融合”中,汉人百姓们,一死了很多人…… 可明明才经过了三乱世,根本没有休养的时,就又开始了新的冲突。 汉人还撑住吗? ……华夏还撑住吗? 李晓诗这些是一丁点都没有察觉到的,因为课本编制原因,那些相关的弹幕内容都会平台自主和谐,并不算进“课外知识拓展与补充”中。 平台要研究的主题是现世教科与古文明的偏差,教科以外但又相关的知识按理来说是可以告知李晓诗的,比如之前的伊尹妺喜、再比如王莽、或者刚刚的司马攸。但如果是违背了课本编制原则的东西,就会不留情面地拦截下来。 或许是平台认为主播还是未成年,又或许是不愿意影响主播日后的考试、觉主播还没有到接触的时候,系统并不会将这些所谓的真告诉他们。 所以不管有多少人试着跟她说那段故事的真相,试图诉说这些胡人的暴虐行径,都无法李晓诗看到。 她此也浑然不知,继续老老说课:“匈奴人很擅长骑射,在他们从游牧转化为农耕生活后,逐渐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工业。羯人那边大部分从事农耕,很擅长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这些内迁来的部族首领,基本都很仰慕中原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许多观众心中撇嘴:能不仰慕吗? 他们那边吃的喝的,那是人能吃的吗,那边吃肉喝血、十天半个月不洗澡,经常都是臭烘烘的,还一身毛,能不向往斯文有礼富有丰饶的中原大地吗? “同样的,他们的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的时候,洛阳那些贵族和官僚,都用起了胡床方凳等西北胡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的汉人也都开始习经营畜牧业。” 李晓诗补了一句,“说到这儿,他们的胡床和方凳都很不错的,我们现在也都还在用,大家、特别是晋以前的,可以都用用,身,别总是盘腿坐,不利于健康!” 秦汉的人其已经陆陆续续按李晓诗那来的样式用上了椅子凳子,所以她这提醒倒没太放在心上,只是有点在意她上边一句的“汉人习畜牧”。 ——往阴暗点想,居住在杂居地区的汉人,真的是自愿习的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会是他们胡人掳、逼迫成为养马养牛养牛的奴隶了? ……不能想,越想越受不了。 “西晋灭亡以后,从元四世纪到五世纪前期……唔,我们这说的世纪是个划分年份的方式、类似于是甲子的,不过一个世纪等于一百年——在这个时期,北方的各个民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起了很多的政权,其中主要也是出名的十五个政权,连带着西南边的成汉一起吗,后世的历史统称为‘十六’。” “这些政权之的更替很频繁,前前后后有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等十六个。” 只听这一连串的政权名称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 秦汉,无数人在听到这段话后都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就算是和平的民族融合,在当政者无能的情况下也会爆发出不小的矛盾,毕竟野性难驯。 更别提这种虽然李晓诗没有说,但字行但凡政治有所涉猎的人就能猜出的“胡人内迁”和“八王之乱”以及“西晋灭亡”之的关系。 还有—— 主要的有十六个,那不主要的呢? 这多的政权,能是大家和和美美说说笑笑就建立、高高兴兴共存的吗? 李晓诗的声音依旧清脆,不少观众们却都感觉有点胃疼:“十六时期,各彼此征战,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在四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逐渐鼎盛了起来,并且统一了黄河流域。” “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苻坚本人的汉文化修养就特别高。他当时很励精图治,特地任用了汉人出身的王猛做丞相,大肆改革。他不仅整顿法制、加强集权,还招抚流民,减负禁奢,开办了多校,推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