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八哥能够及时止损了。 不过,他毕竟也是一个讲义气的弟弟,如果八哥非要在这条路上死磕……那他也不会跟着了,而是会选择中立,并且在事后出手保住八哥的子嗣妻妾。 他毕竟还有额娘和福晋要养啊。 九阿哥唏嘘。 还不知道弟弟心里的打算的八阿哥:“?” 错觉吗? 刚刚心头似乎闪过一种不妙的感觉…… 九阿哥压低声音:“……八哥,你能想通真是太好了,要我说,咱们这帮兄弟现在能跟老四争的,那真是一个也没有。二哥现在已经摆明了要支持老四了,大哥那边……也就是他现在还混乱着没想开,等他去战场上逛一圈回来,想必就能想通了——我们兄弟里面,也就老三这个傻子,还看不清形势呢。” “三哥一向是个蠢货,你同他计较什么?” 八阿哥低下头,遮掩住眼中的不屑,语气平和。 “不过,主播透露出的那些东西,我们也该尽早行动了。” 他们大清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吃下的。 九阿哥心领神会:“我手底下还有几支商队……我明天就派人去打通北方的商路。” 怎么能被人赚光他们的钱呢? 老四就是个不善经营的(来自皇子中第一 有钱人的不屑),要不然也不至于接手户部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他当皇帝的时候,国库那边恐怕是全靠十三给他撑着的,哪里知道银子的美妙和正确经营手法? ◃想看小雪狮写的《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第 289 章 季驰光:摊丁入亩改革吗?请记住.的域名◃ 国家之间经商可不需要什么正经人,正经人反倒容易吃亏。 九阿哥摸着自己手上的一个玉扳指,眼中闪过迷醉的色彩:“等着吧,八哥,听说罗刹那边的宝石漂亮得很,回头我给你捎点来,你正好能拿着这些,给八嫂和良额娘打一套漂亮的头面首饰。” 罗刹国……哼哼,你九爷来了。 …… 季驰光:“而雍正皇帝最为人称道的功绩,就是他的摊丁入亩政策。” “清朝初年的时候,因为某些知名不具的原因,人口凋零,人丁短缺严重。” “虽然人丁不够用,但是该干的活确实一点儿都没少——有些情况是不会因为客观条件的改变而随之改变的。” “所以,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人来服徭役,清朝初年的时候,当时的清朝政府甚至一度实施将已经去世的人的服役负担,平摊到当时还活着的人的身上。” 换句话说,当时那些还活着的人,不仅需要履行自己的每年的服役义务,甚至还要替那些死了的人服徭役。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每年需要付出的徭役时间大大的增长了,社会矛盾一时间极为尖锐。 季驰光:“虽然,在康熙掌权时期,他提出了一系列的不加税的政策来缓和社会矛盾,甚至还做出了‘永不加税’的承诺,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政策仅仅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所谓的丁银政策。” “丁者,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人丁,所谓的丁银,其实就是人头税。” 原本还没明白所谓的摊丁入亩究竟是什么意思的人,听了这话,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不就是人头税吗? 这种制度的存在历史可太久了。 汉代就有按年龄和人头来计算的口赋和算赋,南朝时称为口钱,北周时征过丁庸,宋代有征身丁钱或丁米…… 历朝历代收税,都逃不过一个丁银。 在雍正改革之前,丁银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存在几千年了。 季驰光:“虽然当时百姓需要缴纳的税收并不仅仅只是丁银,但是,丁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给当时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富人家土地众多,儿女却未必能够满十个手指。穷人家或许连片瓦寸土都不曾有,可是却要负担一整个家庭的丁银。” 而为了保证下一代能拥有充足的青壮劳动力——天灾人祸总会导致大量的孩子活不下来——穷人家的孩子总是格外多,导致丁银也高到离谱。 李世民沉默的叹了口气:“这不公平。” 是啊,这当然不公平。 坐拥几百亩地 的大地主和仅仅只有一亩地的普通人,在拥有同样多的儿女的情况下,要缴纳相同的钱——究竟谁更吃亏? 这种事情一目了然。 但是,家庭的具体人丁是分派土地的关键。 哪怕是在土地矛盾相对没有这么尖锐的唐朝初期,均田制的实施也有很大程度要依靠人头数额来定——哪怕他们很多土地都种不了,腾不出人手来种植。 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收肯定也是要按人头来的。 所以,哪怕知道不公平,可又能怎么改呢? 季驰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曾经做过一些努力。” 康熙挺起了胸膛:没错,朕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虽然论勤奋比不过老四,但也不是完全吃白饭的。 只不过主播过分偏心老四了,对于他的功绩,只是草草带过,这才容易让人产生他其实是一个昏君的错觉。 看出康熙想法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