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而杀言官皇帝……一定也会遗臭万年。 一开始,刚在幕上看到自己姐姐名字,李世民还愣了一——他太久没有听到别人提起自己姐姐名字了。 突然提到,他心中也添了不少怅然。 忍不住转头对长孙皇后道:“阿姐要是还在……” 长孙皇后笑吟吟:“阿姐要是还在,见着这位武家娘子,一定喜欢得紧。” 嗯,也一定讨厌得紧。 毕竟,即使武家女勇气和魄力一定会让性子爽朗平阳姐姐心生喜爱,但是,在大局观上,平阳昭主比她丈夫还要决,即使再怎么喜欢这位武氏女,她也会为了大局,为了李家江山,毫不犹豫手杀了她。 或者说,正是为喜爱,正是为聪明女人间惺惺相惜,平阳昭主才更能看出对方危险性,而更坚定了自己要斩草除根打算。 李世民当然能听出妻子话外音,他没说什么,只是望着幕,眼神怀念。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幕出要是能早些年就好了。” 那么,哪怕是碍于幕,碍于后世人看法,李渊都不能再那样冷处理平阳昭主。 …… 季驰光:“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吕姐姐厉害呢?” “为她能让大汉太平盛世五年?” “不,不是,除了这一点,也是为,吕姐姐是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女人。” “为什么邓绥会被我们这样铭记?” “为她被称为皇后冠,为她南征北讨,兴继绝世?” “或许也是为,她是历史上第一个敢自称朕女人。” “她们敢于打破藩篱,敢于成为那个第一个打破窗户人,她们勇气,无人能及。” “敢于吃第一只螃蟹人,是当无愧勇士。” “吕雉和邓绥都是这样勇者,武曌也是。” “她勇敢方,是她敢成为第一个女皇帝。” “在武曌以前,没有人过女人也能成为皇帝,在武曌以后,没有人在跟小瞧女人政治上能性。” “这才是我们这么敬重武曌原。” …… “除此外,武则还顺便抢救了一把她不靠谱大孙子。” 【秦始皇宝贝:……李隆基?】 【二凤:这两人隔着几年,怎么抢救?】 【珑夏:哦哦,我知道这个,郭子仪能脱颖而出就是和阿武有关系。】 季驰光点头:“对,就是郭子仪。” “阿武这辈子说她没功劳,只能靠一个女人身份唬人,那真是冤枉她了。” “光是一个科举改革红利就够她吃一辈子了。” “隋炀帝身上那么多黑料,一个科举制和一个大运河就能把他洗得半白。” “朱祁镇这个土木堡战神,做了那么多错事,害死了那么多人,一个废除后妃殉葬,就能让他在某些人嘴里清清白白。” “要是这些人都能被洗白上岸,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阿武还会被黑?” “她首创武举,除此外,还有一大功绩属于她,那就是糊名制度。” “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唐代时候,虽然科举制已经被应用,朝廷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达到了相对平,但是,让人震惊是,试卷上名字是开。” 嬴政还是第一次听说所谓“科举制”,但根据“成绩”,这个说法,他很快反应过来,听见幕说法,他稍一思索就反应过来是怎么事了。 “制度倒是个好制度……只是,未必所有人都让成功推行啊。” 其实相比,科举制已经给了高官子弟很大福利了。 要知道,在宋代以前,普通人家完全供不起一个读书人,要让一个孩子去读书,要么是祖上阔过,要么就是倾几代人力才能咬牙供出一个。 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唐代世家大族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他们有钱有闲,多是时间和金钱去读书习。 就算是这样,也有不少人不——明明不用习也以轻松通过科举,那为什么还要读书? 反正试卷上名字是开,完全知道答题者是谁,到时候只要走通关系,就能成功上岸。 世家借着科举制,以非常顺利给自己家族没什么出息子弟找一个清闲有权职务。 但这无疑惹怒了女皇。 季驰光:“阿武发,自家官员,注水量有点过高了,于是她直接强硬推行了《糊名法》。” “李治那会儿还注重自己名声,不好直接手这么狠,但是我们阿武不在乎,她这次大抵是真被气到了,甚至一度要恢复曾经举荐制。” 李世民摇头:“举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