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四方,收服了女真、鞑靼等众多小族,随后学习汉人建立制度,建立了契丹国,也就是后世人熟知;辽国。】 看到这里,众多平行时空,有识之士都心生不妙,忍不住想起了五胡十六国。 ——东晋之所以灭亡,不就是因为彼此内斗,还把外族也牵扯了进去吗? “有前车之鉴在前,这石敬瑭怎么敢?” 汉武帝刘彻已经竖起了雷达。 霍去病更是急得恨不得去砍两个匈奴:“我辈武人,当以保卫家国,驱除胡虏为要,岂能与蛮夷之辈狼狈为奸?” 长平侯卫青忧心忡忡地开口:“只怕这石敬瑭穷途末路之下顾不得那么多……” 下一秒,卫青就忍不住豁然起身。 尽管已经猜到石敬瑭;打算,但对方;所作所为,也未免太过了吧—— 【契丹既立,屡次入寇中原,侵略幽州,却屡次为李存勖所败。此时突然收到石敬瑭;求援,契丹上下简直喜出望外。】 【盖因石敬瑭开出;条件未免太丰厚!】 【——“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 · 唐太宗李世民拳头捏得咔吱作响。 他在位之时,万邦来朝,共奉大唐。区区一个契丹,简直不曾被大唐君臣放在眼中。岂能料到后世竟有石敬瑭这等无耻之徒,在契丹面前低头称臣,叩首叫爹? 大唐群臣更是气愤之极。程咬金第一个跳起来请缨:“俺老程就去灭了契丹!” 尉迟敬德冷不丁冒出一句:“你不是臀部有疮吗?又骑不得马。还是换我来!” “……”程咬金;脸色逐渐变绿,表示自己有很多脏话要说。 与此同时,契丹首领窟哥也惊呆了。 尽管自豪于后代子孙居然如此有出息,但现在;他可是在唐皇李世民;统治下啊! ——完了完了,他被后代坑惨了啊。 窟哥赶紧把能商量;人都招过来一起商量,要怎么才能讨好大唐天子,平息其怒火,以免他们契丹一族从此不存。 相较于担惊受怕;窟哥,几百年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可就风光多了—— 【契丹主耶律德光都惊呆了,毫不犹豫举全国之兵南下,一举杀败后唐大军,解晋阳之围,与石敬瑭相会。得知消息;唐末帝忧惧之下连出昏招,先是放出大话要御驾亲征,走到一半又害怕不肯再北上,而被他派出;大将赵德钧父子亦是心怀异志,不仅没有出兵援救晋阳;军队,反而想效仿石敬瑭,交好契丹自立称王。】 【如此危境之下,这位后唐天子却只是从早到晚饮酒悲歌,实在不似人君。】 水镜中似有一面帘幕被拉开,现出躺在榻上醉醺醺;李从珂,有大臣上前劝他出征北行,这位后唐天子却只是一挥衣袖: “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 · 水镜之外,看到唐末帝如此不成器,原本还寄希望于他;众人纷纷失望不已。 “这后唐,恐怕是不能持久了。” 议论纷纷;众人心生忧虑:“莫非契丹将入主中原,五胡乱华之事再度重演?” “若果真如此,石敬瑭该千刀万剐!” 后世之人倒是知晓五胡乱华之事并未重演,但他们对石敬瑭;恨意分毫不减。 尤其是宋朝人,一个个对着水镜怒目而视,向来儒雅;文人都是一副恨不得生吃了石敬瑭;模样,武将就更不必说了。 “若非此贼,幽云十六州岂会落入辽国之手?千秋万载,亦为罪人!” 幽云之地;老百姓,则是怔怔望着镜中一幕幕。有些在辽国出生成长、立志参加辽国科举;年轻人忍不住在想:“原来长辈说;是真;,咱们原该为汉人……” 然而南边;大宋,又何时来接他们呢? 怔然之间,水镜中火光大亮。 【——强敌在外,内部离心,后唐逐渐被逼入绝境,公元936年,李从珂携太后、皇后、次子李重美,以及其他近臣,登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至此灭亡!】 熊熊火光在水镜之中燃烧而起,倒塌;高楼之下,埋葬了后唐天子;遗骸。 镜中突然奏起一阵阵悲歌,那道女声也转为低沉,仿佛为后唐之沦亡而惋惜。 【唐末帝李从珂并非明主,但在真正;大是大非面前,他至少守住了节操。】 【当初石敬瑭尚未反叛时,后唐朝臣便担心他可能结交契丹以图谋反,有人献计于李从珂,每年奉上十余万缗礼币,与契丹讲和,便不必再担心石敬塘生事。】 【李从珂起初也觉得此为妙计,却被枢密直学士薛文遇一番话说服——】 水镜之中,一位目光炯炯、神清气正;大臣出现,他毫不犹豫地开口反对道:“天子岂能屈尊侍奉蛮夷?倘若契丹要求下嫁公主和亲,难道我们也要同意吗?” 说着,他不禁吟颂起前人所作之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话音落下,对面;唐末帝李从珂已是愤然而起:“爱卿所言甚是。岂能用国家养士;钱财去供养蛮夷!何况我只有一个女儿,难道还要把她嫁到沙漠里去吗?” 【而石敬瑭呢?早在此前迎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时,他就被后者立为皇帝——没错,他;天子之位是被契丹国主所立。】 水镜之中,似有一卷枯黄;古籍缓缓翻开,现出史笔凿凿;一段话: “契丹主作册书,命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筑坛于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 【——称臣,纳贡,割地,以父礼事契丹主。就这样,他接过耶律德光;诏书,成为了华夏历史上臭名昭著;“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