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孤臣孽子(3 / 3)

來發動政變失敗自殺,見《史記?楚世家》。

(註十八)熊建是楚平王的太子。被大夫費無極陷害而出逃楚國。

(註十九)郳國是周朝的子爵國,曹姓顏氏,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公元前335年為楚國所滅。

(註二十)齊國田氏亦作陳氏,田僖子即陳僖子,是田齊開國君主田和的高祖。

(註二十一)依《禮記注疏》魯國世襲匠師稱「公輸」,其姓氏無史可考,本書捏造魯公輸家族為「甘」氏,甘哲亦可稱公輸哲或魯哲。

(註二十二)胡國是周朝子爵國,公元前495年被楚國征服。

(註二十三)李注為李耳之孫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另;百度百科稱趙惠文王的司寇李兌為李耳的孫子,也是戰國名將李牧的七世祖,但年代顯然有誤,本書不予採納。

(註二十四)李耳,後世尊為老子,道家與道教的始祖。

(註二十五)孫明是孫武的次子,見《富春孫氏族譜》。

(註二十六)孫武是春秋時名將,《孫子兵法》的作者,後世尊為「兵聖」。

(註二十七)范蠡是楚國人,曾輔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退隱後在陶邑經商,自號「陶朱公」,被後世尊為「商聖」。

(註二十八)三戶在今河南省淅川縣大石橋鄉柳家泉村。

(註二十九)鄒成羲是鄒衍的九世祖,見《中華鄒氏族譜》。

(註三十)鄒成羲的祖父鄒鼎升在宋國當上卿,這是在網路上查到的說法,可惜貼文者並未註明出處,本書姑且納之。

(註三十一)戰國時一丈相當於2.31公尺。

(註三十二)戰國時一尺相當於23.1公分。

(註三十三)宛城約當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是當時楚國的煉鐵重鎮。

(註三十四)廣陽山在當今河北省沙河市,老子晚年在此講學。

(註三十五)文種為楚國人,在越國為官,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