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3 / 10)

朝廷呀,你何时能看看学生我啊!

士子殷殷,俱思家国呐!

【逻辑严密体系自成的佛教得到世俗广泛认可,到宋朝时佛教发展到上能谈儒学、道教思想,为帝王精英讲‘般若性空’的人生哲理。

下能简化修行方法,只念‘阿弥陀佛’(禅宗)就能让佛存心中,积累功德登西天乐。

简而言之,佛教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全都网□□净,而传统儒家呢?

他们研究的是人不是鬼神,对鬼神的态度是】

朱棣看着天幕贴出的‘帝王臣子民众我都要’的图像,凉凉地扫了太子一眼,太子立马接口:“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敬鬼是儒家态度,但现在儒家经义已经完善,不惧佛道参透。

不过…大明佛道比前几代要乖顺,实在不行,就借唐朝武则天做法:佛道再行攻讦之事,就开除度牒。

看他们谁敢闹!

【儒家行的是政治学说,走的是人间法则,讲究的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精英阶层文化。

面对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儒家怎么打嘛!

打不过啊!

所以儒家从魏晋到大唐,都没有构建出能对抗佛教体系的哲学思想】

天幕贴出滑稽的‘打不过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图像,看得赵匡胤眼角一抽,果断移开眼,简直无法看!

【儒家没有本源观,但道家有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家眼中的世界本源;

但只有此还不够,毕竟魏晋谈玄学就是引用道教,谈了半晌谈了个寂寞,其政治理想如昙花一现,没了结果。

于是在引用道家的同时,儒者又翻开老祖宗写的‘易经’取经。

论形而上学的最佳回答:除‘易经’还有谁?

并且‘易经’也是儒家经典,有问题找老祖宗,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

所以我们翻开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胡瑗、程颐、王安石等人的儒家著述,第一章都是引易经道法来解释世界本源是什么】

天幕刷刷刷地贴出一系列思想体系:

王安石:宇宙万物由天、道的本体物质元气组成,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变为万事万物。

但万事万物跟人没关系,也就是荀子说的‘天人分相’,自然有自然规律,天管不了人事,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

胡瑗:天地以生成为心,天地以创造为使命,人与万物的区别的道德,道德即仁,仁是大道,所以人能生生不息是因人有仁,有道德。

…各类思想学说看得欧阳修眉头一挑,在他看来,能战胜佛法的只有本,即儒家‘礼仪’,仅檀道德仁义之说太过空旷。

他微微侧目,扫过一径同僚,慢不疾不徐道:“若天下人皆知礼义,心中有所坚守,才会拒绝佛法侵蚀。”

身旁下属赞同道:“州府说得对,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心中却在嘀咕:仙人说佛万般不好,但在佛祖面前世人平等,就凭这点他也信佛!

欧阳修不知他心中所想,抬头继续眺望天幕内容:

周敦颐:全文背诵的爱莲说作者,他的核心理念是太极(太极说),无极而太极,认为万物要通过诚来体现道德,诚是圣人之本,所以人要做到诚信。

二程:天理云者,万物只有天理,己何与焉?

他的理念是:天理是造化之源、万物之本,三纲五常是定理。

对于有罪之人要惩罚,对于有德之人要表彰,我们要自明吾理,以觉言仁,敬德修德才能真正觉知天地万物的存在,才能到达真正的仁;

文背诵?

欧阳修低头念叨了一句:没想到后人对周子太极说不感兴趣,对散文却要求学子熟记,真是怪哉!

按下心中疑惑,他继续打量着天幕展出的大宋学派精义:

张载:宇宙现象由气引起变化,也就是‘气元论’(也叫气本论),气是人不良欲望的来源,要诚意正心(穷理)、了解人类天性(尽性),也就是修养内心才能体察天下。

……

【简单总结:北宋新儒学的宇宙观,也是理学中的‘理’含义:它是万物起源,是天地规律,而天地规律就是仁义道德,仁义道德组成世俗一切,你佛教自称方外之人不属人间,只能劝善舍去自我盼来世命运。

所以我儒家胜你佛教!】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能延续到现在的宗教、学说,都有一套完善的来源论,如犹太教、基督教来源于创世说,伊斯\兰教来源基督教的上帝;

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弥补上了来源哲学上的缺失,重新修整了儒家学说道统,这才真正立于世间】

听到此,司马光文彦博等人才稍稍松口气,后人说得粗糙,好歹没有胡编乱造。

文彦博擦了擦汉,轻轻吁口气:“看来后世学风甚重‘智’,有智才能分辨是非,而智正是儒家五常之一,想必儒家在后世亦为显学。()”

司马光看了他一眼,直接闭口不言,文彦博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后人连残暴的法家都能出言赞叹几句,对于儒家从没好脸色,怎么会让儒成为显学?

别忘了打到孔家店之言不远,后人学的是诸子百家之说。

【因以儒立国,所以北宋儒家学派极多,有胡瑗为代表的安定学派;以孙复为首的泰山学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