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3767章 口血未干而背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67章 口血未干而背之(2 / 3)

声大笑,『好一个明鉴!那吾便与先生,论一论这明鉴,究竟照见了何等真容!』

『先生只记得光武倚仗豪强,可曾细思,光武之后,汉之天下,果真安泰否?自和帝以降,外戚宦官,迭相擅权,党锢之祸,惨烈无比,乃至黄巾蜂起,天下糜烂,根源何在?』斐潜慨然而道。

崔琰蹙眉说道:『此乃奸佞蔽塞圣听,朝纲不振所致』

斐潜摆手说道,『非也!奸佞固有之,然论其根本,乃士族豪强坐大,皇权与黎民皆受其噬是也!』

崔琰沉声说道:『大将军此言过重了!』

斐潜也不以为意,笑着说道:『且让某试论之』

崔琰拱手,『愿闻其详!』

『秦废分封,立郡县,乃欲废诸侯而公天下也。皇权辖万民,编户而齐兵,旨在除周弊之世卿世禄是也,使才俊不拘出身,皆可为国用。此制之初衷,善莫大焉。然汉承秦制,却未能解其根本天子居九重,何以一人之力,治这华夏万里疆土、兆亿黎庶?』

崔琰吸了一口凉面,略有些迟疑的说道:『自然是自当依靠贤良之士,充任百官』

『然也!』斐潜点头说道,『此乃官僚体系是也。当需官僚而分治之。而这选官之法武帝行察举,本是荐贤能,一曰德行,二曰学问。然此「孝廉」,果真「孝廉」?试问,躬耕于野之小民,终日劳作以求果腹,何来余资购书简、延名师?何来余暇读诗书、养清名?唯有家有恒产之地主豪富之家,方有此力。于是,这选官之权,自其伊始,便已倾向富室豪强!此非制度之弊乎?』

崔琰皱眉,『这这黎庶之愚钝难以通经文,自是不可为官』

斐潜哈了一声,『黎庶愚钝?某若选百名黎庶之子,又有士族之幼亦百人,同归一学,同养一处,同从一师且问十年之后,是黎庶之子难通经文,还是士族之幼多晓经义?』

『这个这个嗯』崔琰自然是不能答。

斐潜也是嗯了一声,『此乃其一,也暂且不论了,且说其二。官僚既多出自豪富之家,一旦为官,手握权柄,其所思所想,是先国而后家,抑或是先家而后国?』

崔琰吸了口油茶,顿时觉得口腔之内粘稠起来,含糊了一下,『大将军所言士之良莠也,岂可因噎废食乎?』

『确实亦有良莠。』斐潜也不否认这一点,『然良者,十一也。多有利用官位特权,广置田产,隐匿户口,蓄养奴婢,又不纳赋税,吞噬公财,中饱私囊,坏自耕之农是也。豪强兼并一地,朝廷便失一分税基,弱一分兵源。此非蠹虫蚀柱乎?』

大汉的自耕农,在后世有一个比较类似的名称——

不可言说。

之所以后世『农民』会成为比较贬义的词语,不过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太多

而在汉唐,正儿八经的自耕农,是有百亩田的

将时代和名称一换,几乎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异

斐潜没等崔琰回答什么,当然崔琰也回答不出什么,毕竟山东士族豪强侵吞地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用什么祖辈父亲勤不勤劳,奋不奋斗也掩饰不了。

『其三。五经博士,世代相传,几成家学。解释经义,操于少数世家大族之手。彼等互相标榜,互相举荐,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察举制至此,已非为国选才,实为士族门阀代代相传之柄也!被举者只知有举主,不知有朝廷;只知维护家族门户,不知顾全天下大局。此非公器私用乎?』斐潜盯着崔琰,淡然说道。

崔琰额头上汗珠冒了出来,滚滚而落。

斐潜用衣袖拂了一下桌案,『于是乎士族子弟,高谈阔论,品评人物,俨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批判宦官外戚,不遗余力。然其自身兼并土地、役使佃农、逃避国课之行径,却是从未提及。此乃以清议之虚名,掩贪腐之实利!皇权空悬其上,如饰物耳!此即先生所言之光武旧事,所结出之恶果!此即先生欲某效法光武,行「长治久安」之道乎?!』

一席话,如惊雷炸响于堂内。

崔琰面色惨白,汗出如浆。

任何王朝的稳定,都依赖于一个脆弱的平衡。

皇权,或者说是国家公权力的代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也就是社会生产的主体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比如安全、温饱、相对公平等,从而获得其默许的合法性。而为了管理庞大的帝国,皇权又必须依赖一个执行阶层,也就是常见的官僚体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大汉,就是士族系统。

这个三角关系构成了帝国运行的核心矛盾。

儒家一直强调重农,因为华夏大多数时间都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其核心生产力是自耕农的劳动力。毕竟国家的税收、兵源、徭役几乎全部来自于广大的自耕农阶层。因此,帝国的经济命脉和统治根基在于维持一个稳定、能够进行再生产的小农经济体系。皇帝的核心利益与国家的核心利益在这一点上重叠。皇权的长期存续,依赖于能从自耕农身上稳定地汲取资源。

因此,一个『好皇帝』或一个『有效的皇权』的根本任务,是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避免他们破产沦为流民或豪强的佃户。这就是皇权所『映射』,或是所『代表』的民众最根本的需求——生存与稳定的需求。皇帝行使的公权力,其合法性正来源于能否履行这一职能。如果皇帝或其官僚系统失败,导致民不聊生,起义就会爆发,其合法性即告崩溃。

可是儒家所产生出来的士族,以及在士族衍生出来的官僚,却是干着与『重农』口号相反的事情。这些官僚本身一旦获得权力,其作为个人的私欲和作为家族的利益就会膨胀。他们利用权力兼并土地、徇私舞弊、逃避赋税。

于是,三角关系的平衡被打破了。

皇帝发现,本应用于管理民众、汲取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