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3812章 维民之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12章 维民之章(2 / 3)

族子弟身上,『崔氏、沮氏……听令!即日起,擢尔等为临时「就食从事」!负责组织引导民众,出城采集一切可食之物!勘察地势,辨别可食植物,规划渔猎区域,维持秩序,统计收获,公平分配!可能做到?

崔林、沮鹄等人浑身一凛,没有多想,当即就立刻出列,躬身应诺:『卑职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军师所托!

虽然只是临时的,稀奇古怪的所谓『就食从事』,但是无疑是给冀州士族子弟开出的『口子』了!

再加上崔沮等相对更愿意投向骠骑的士族子弟来说,亲眼目睹了郭昱等人被杖责,多少也知道眼前的这黑胖子手段凌厉,赏罚分明,绝非易与之辈。

这『就食从事』虽是无品级的临时职务,却也是眼下实实在在的职责和表现机会,做好了,或可保全家族,甚至更进一步,岂有不应之理?

而其他士族子弟,也被庞统封为『寻食佐』,和崔沮二人,甚至包括被杖责的郭张等人,按照原本的市坊分配,在庞统恩威并施的推动下,开始从混乱走向有组织的,求生之路的探索。

邺城南城,秋日的阳光带着一丝无力感,照耀着残破的街巷和涌动的人心。

昨日城门前的杖责与任命,像是给这如同死水一般的邺城南城,注入了一丝活力,迎来了一线的光明。

被委任为『就食从事』的崔林、沮鹄,以及其他的士族子弟,不管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在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硬着头皮,组织起各自坊内尚有余力的青壮,按照昨天晚上他们粗略划分的区域,向着城外荒芜的田野和萧瑟的河滩进发。

虽然邺城周边大概都被『坚壁清野』了,但是汉代比起后世来毕竟是一个低密度的时期,所以在离城十几里外,大概都还会保存着一些动植物。

这些士族子弟在昨天晚上商议出来的区域之中,大多数人都是相对迷茫的,他们对于未知的野外探索不是很认同,但是经过市坊里面的一些年长者的介绍,大体上也知道要做一些什么。

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所以茫然出城,其实多少是有几分对庞统手段的忌惮。

离开邺城之后,有几个胆小怕事的士族子弟,便是偷偷的离开了大队伍,悄无声息的返回家乡……

逃跑,躲避,是人的一种本能。

这些逃避现实的士族子弟,原本多半都是以为来了就能当座上客,然后一边信口开河吹牛,一边免费吃着骠骑军的招待费,就跟后世米帝的杂色脖子到三流国家里面,便是包吃包住包睡包发零用钱一样。

结果没想到,在骠骑军中,不仅是没有好酒好肉招待,没有零花钱,没有送上门来陪睡的艺妓媾,还要干活!

跑个腿就算了,现在居然要出门樵采!

于是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便是二话不说,趁着出城的机会就逃跑了……

奇怪的是,明明巡弋的骠骑斥候看见了这些逃走的士族子弟,也没有人追。连那些胡人骑兵,也不理会,只是照看战马,似乎就当作看不见这些人一般。

当然,大多数主动前来骠骑军的冀州士族子弟,都是想要往上爬一些的,所以即便是遭受了庞统的杖责,郭张等人心中怨恨未消,也是咬着牙坚持爬在板车上坚持。

不过郭张等人,如此行径,多少也有些阳奉阴违的味道……

除了郭张等之外,还有一些士族子弟,不知道是因为个人的能力差,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带队的坊民,并没有往外走比较远,而是被领到一些看似安全,但是并没有多少采获的区域,忙碌一天,收获寥寥,只有些瘦小的野菜根和零星无法果腹的浆果。

百姓们拖着疲惫空乏的身躯回到自己所在坊内,看着手中那点可怜的收获,再闻到空气中若有若无从其他方向飘来的,或许是属于幸运者,捕捉到了大货的鱼肉香味,失望与怨气难以抑制地滋生。

这个时候的百姓民众,脾气可就一点都不『麻木』了……

『都是他们!带的是什么路!根本就是糊弄事!

『早知道就跟东坊的人一起走了!听说他们找到了一个野塘,可是捞了不少螺!

『还不是这些公子哥没用!平日里高高在上,真到了要命的时候,什么忙也帮不上!

抱怨声在暮色笼罩的坊市间低低回荡。

而骠骑军方面,庞统果然如他所说,进一步减少了挪用的军粮对普通粥棚的补充,粥水肉眼可见地更加稀薄。

同时骠骑军还宣布,粥棚会在三天之内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坊内的基础口粮供给。有人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基础口粮也好,但是经过一番算账后发现若是不劳作,不找到新的食物来源,便是只能勉强有每日一碗稀粥。

这种变化,使得依赖救济的老弱妇孺更加艰难,也使得那些外出劳作却收获不佳的青壮家庭,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一部分百姓开始麻木地接受现实,只会唉声叹气,咒骂命运不公;也有一些人心思活络些的,则开始悄悄打听那些收获颇丰的坊市是如何找到食物的……

士族子弟也是如此,原本一潭死水的邺城南城,开始渐渐的有了波动。

就在这希望与失望交织、怨气与求生欲并存的氛围中,骠骑军的行动再次悄然展开。

次日清晨,南城几个主要的十字街口,贴出了醒目的『寻食榜』。

这榜单不仅仅只在一处,在各个主要通道都有,还有军中小吏在大声宣扬。

榜上并非空泛的鼓励,而是用简明的图示和文字,标注了昨日各支采集队伍大致前往的方向、主要获得的食物种类,以及用加大的字体标明了带队者的姓名……

百姓不需要看懂所有的文字,但是能知道昨天那些人去了哪里,发现了什么新食物,而看得懂文字的士族子弟则更是瞪大双眼,似乎要将榜单上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