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真相,是怕他惦记着为养父母复仇,因为仇人权势滔天,怕他对付不了反倒丧命吧?
许是这一推测更加合理,也或许是这样的“事实”更符合景行心中的愿想,总之他认为这才是真相。
那么眼下只需打听一下二十年前有哪个国家立过婴幼儿为太子即可。
若非别无选择,哪一国都不可能立个婴幼儿为太子,此举过于荒唐,大概会被人当成笑话传扬,想必轻易便能打听出结果。
小国家完全可以排除在外,否则齐有道不至于放言“区区小侯爷在九五之尊面前何足挂齿”。
有能耐从齐云带走小侯爷未婚妻的国家……
此时景行忽然想起一事:由于兹兰使团即将来访齐云,叶颜和孟瑾年的婚期延后了。
——兹兰国当朝统共立过三位太子!
这让景行终于将齐有道背后的势力同兹兰国联想到一处。
以眼下的局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齐云结盟!
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如今的六大国好比关在同一个斗兽场里的六头猛兽,规则是只有一头猛兽可以活下来,因此完全排除了并肩作战共同生存的可能。
齐云与启国旗鼓相当,如若这两国直接对战,结果只有两败俱伤,哪怕最终有一方获胜,也必定大大削弱国力,这等同于白白送给其余四国可乘之机,所以启国和齐云现在都选择按兵不动;启国和齐云也不敢对别的国家下手,因为无论哪一方出兵他国,另一方必定趁机偷袭——于是形成了眼下奇妙的平衡状态,各国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局势可谓一目了然,连景行这个素来不怎么关心天下大事的人都一清二楚,各国岂会不知。
那么兹兰为何还要多此一举,派使团来谈明显不可能达成的结盟?
且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除非有非来不可的目的!
试想一下:如果太子在出使齐云途中出点“意外”;如果护送使团的侍卫队中暗藏齐有道的大批同党,想从叶府掳走叶颜,凭顾长卿安排的那些暗卫,似乎还真拦不住。
此计可谓一箭双雕!
由于叶颜问过景行兹兰的国情,他见叶颜似有担忧,之后特地去打听过一番。
兹兰国现今有三方大势力:皇帝、太子、百里家族。
这批死士显然不是太子的手下,谁愿将唾手可得的皇位拱手让人?何况芳村被灭时谨嵘才多大。
兹兰皇帝龙体康健,就算希望儿子回国,也不可能在此时禅位。
所以,这批死士极可能属于百里家。
原本兹兰国被百里皇后一手把控,可皇后因病失势,皇帝重掌朝政并开始打压百里家,太子谨嵘也不是个善茬,百里家把控朝政已久,自是不愿扶持一个掌控不了的皇帝上位,所以想找个既好掌控又足以名正言顺取代谨嵘成为太子的皇子,再除去当朝皇帝……
而流落在外多年且无权无势的前前任太子无疑是最好的棋子。
百里家好大的盘算!
不过这一推测也有不合理之处,据他所知,兹兰首任太子幼时早夭,就算这并非实情,他当真是兹兰第一任太子,被刺客掳走流落民间,百里家又是如何在多年后认出他并确定他身份的?
总不至于当年从兹兰皇宫中掳走太子的刺客正是义父吧?
动机呢?出于仇怨?
可义父义母一直拿他当亲生子对待。
想以兹兰太子要挟兹兰国为他办事?
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理该第一时间同兹兰谈判才对。
何况义父连皇帝都不想做,按理说也不想跟任何势力牵扯不清,那么也没理由掳走兹兰太子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当真是兹兰第一任太子,掳走他的刺客当真是义父,多年后百里家终于找到义父下落,派人屠村——那么此时百里家又是如何确定他是兹兰首任太子的?
除非百里家一直知道他的下落。
可若知道他的下落,当初大可直接接回去,没必要等十多年吧?
景行脑子里兜兜转转全是疑问,想得头昏脑胀也没个结果。
顾长卿明显知道的更多,看来和笙楼是非去不可了。
如今主动权在顾长卿手里,也不知顾长卿会开出何等条件,景行可不认为顾长卿是出自一片好心想帮他。
身体终于恢复如常,景行翻身下床,拿起桌上的画徐徐展开。
齐有道所言非虚,那狗官徐如海画功尚可,将叶颜的容貌描绘得栩栩如生,却画不出她灵动的神韵。
是了,叶颜是他的软肋,想必顾长卿也清楚,顾长卿会以此来威胁他吗?
那么还是不让叶颜知道为好,免得她又难过。
思及此,景行更加烦闷,辗转难安,索性拎了壶酒推门出去,攀上汀兰院的围墙,坐在了墙头之上。
她还未睡,寝室里的灯亮着,大抵在写开设学院的方案吧?
下一刻,小甲出现在景行身边,手在鼻前很夸张地挥了几下,“你又喝酒!”嫌弃之意毫不掩饰。
景行嗤笑一声,“酒是个好东西,要不要尝一口?”
“不要,我去睡觉了,你小点声别吵到我。”说完纵身一跃,几下消失不见。
一转头,她房里的灯已然灭了。
失落感涌上心头,景行自嘲一笑。
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可失落的。
夜风习习,树叶沙响,月下独坐墙头的人影显得十分寂寥。
视线越过影影绰绰的重重建筑,落在虚空里,那是皇宫的方向,那里住着位高权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