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使用的也是这个级别的计算机,大家算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竞争,杨凯未必就不能做出一些国际领先的成果。 唯一的不足,就是杨凯不像西方同行那样能够拥有一台随时想用就能用的计算机。根据高凡在后世听老先生们的描述,中国高校的实验室里配备个人计算机,得到80年代中期了,这还仅限于那些经费相对充足的实验室。 “对了,高凡,你也来干这一行吧。”杨凯突然发出了邀请,“咱们一块到数学系去听课,然后一块搞计算量子化学。我相信,凭着你的功底和悟性,肯定能够做出好成绩的。” “我嘛……” 高凡迟疑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