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陆秀夫立在海上冬日的阳光中,对他笑了一笑。 他的眼眸玲珑清透,浅衬着心事明灭,再多的凶险波澜,被这双明净如水的眼眸一映,也显得平淡安然了起来。 在这个纷乱危险的关头,他就是军中的定海神针。 “我明白了”,张世杰忽然也笑了。 天幕上: 【宋太/祖赵匡胤】:陆秀夫确实了不起,看到他就知道,为什么大宋一路飘零,还能坚持到崖山。 【明宣宗朱瞻基】:不错。 【明宣宗朱瞻基】:根据史书记载,陆秀夫在崖山总揽一切事物,筹措军旅,居中坐镇。 【明宣宗朱瞻基】:就是因为有他在,崖山宋廷才能一直维持,没有沦为一盘散沙。 【魏孝文帝元宏】:啊这。 【魏孝文帝元宏】:天幕之前好像说过,陆秀夫最后是背负小皇帝投海自杀的。 【宋武帝刘裕】:平日越温柔沉稳的人,爆发出来的那一刻就越坚毅决绝,信然也。 南宋位面,宋孝宗赵瑗见此,颇为认可地点点头。 这陆秀夫确实是个人才! 【宋孝宗赵瑗】:君实先生,和朕的辛幼安有许多相似之处。 【宋仁宗赵祯】:和朕的韩先生有些相像。 【宋神宗赵顼】:和朕的王相公也有些相像。 【北齐神武帝高欢】:?孤不是很理解,陆秀夫一人撞脸你们三家? 【宋仁宗赵祯】:不是撞脸,是气质。 【宋仁宗赵祯】:都是那种看起来文文弱弱,实际上很有力量,心思坚定,万死不改其志,赴汤蹈火刀光剑影中来去,零落成泥,犹自身带岭梅香。 【宋孝宗赵瑗】:名士,义士,国士! 众人:哇! 这些评价,很快在各个位面激起了积极的回响: 【蜀后主刘禅】:你们的描述完美贴合相父。 【蜀后主刘禅】:好活,当赏! 【永历皇帝朱由榔】:朕的李晋王,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堪与陆秀夫比肩。 【大秦天王苻坚】:朕的王景略也是如此。 【大秦天王苻坚】:不,景略比之还要胜过百倍。 【景泰皇帝朱祁钰】:于谦也是一位这样的英杰,与日月争光,同样坚定决绝,丹心傲骨,也必将万古流芳。 【永乐大帝朱棣】:于谦+1,日月争光! 【明仁宗朱高炽】:于谦+2,日月争光! 【明宣宗朱瞻基】:于谦+3,日月争光! 【宋孝宗赵瑗】:好家伙,这个叫于谦的人,宠冠(?)四朝实锤了。 李渊正在阅读天幕。 冷不防,陆秀夫忽然将他推到前面:“今日之事,还要感谢这位的启发。” 李渊一脸懵逼。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低头看书”,陆秀夫轻笑着说,“那时我就在想,文字应该是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抚平人内心的动荡不安。” “今日一试,果然如此。” 李渊:??? 你们当文官的,都这么会过度解读吗!!! 他看了看藏在怀中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陷入了沉思。 还好陆秀夫不知道他在看什么…… “这位还有一些别样的见解”,陆秀夫又说。 “他认为,只需要表面上假装把铁链搭在一起,起到激励人心背水一战的作用,这就够了。没必要真正把船绑死。” 张世杰有点迟疑:“不真正将战船锁死,万一元军冲锋,将战船冲散,又当如何?” 陆秀夫一手搭在他的肩上,含笑说: “即便真正连在一起,也有可能被冲散,譬如,元军对我们使用火/炮。若是实际上不相连,我们届时遇上突发情况,还可以灵活变动,重新排兵布阵。” 张世杰一想,确实如此,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而且现在大宋士气也已经提升了,他更不需要担心了。 “看来你是个可塑之才”,张世杰转头看着李渊,目露欣赏之色,“就到我舟中当个亲兵吧。” 李渊:“……” 救命,你不要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