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玄幻魔法>神父马维> 第727章 极致的剥削(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7章 极致的剥削(二合一(2 / 3)

下定了决心,要趁这次机会对温莎王国腐朽的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盯着舆论压力,亚瑟继续执行新政令,开除旧学派,启动新教师考核,除了一些小乡镇难以执行之外,稍大一些的城市都进行的比较顺利。

对于抵抗十分强势的小乡镇,亚瑟没有忙着肃清,而是迅速开展了学区房制度,实施租售同权,只要控制了绝大多数地区,小乡镇迟早会妥协,那只是时间问题。

办公室内,亚瑟忐忑不安的看着报纸,推行《教育改革法案》的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都在关注伦敦以及周边地区的房价和房租,令人惊喜的是,自从法案彻底实行,伦敦的房价上涨速度明显变缓,已经连续好几天维持在同一水平,波动十分细微。

这是个好消息,绝对的好消息,意味着涌入伦敦的资本减少了许多,局面变得稳定.

得到正反馈的亚瑟长舒口气,只要资本不再涌入伦敦,再想解决入学率问题就简单多了。

当天下午,亚瑟带着肖恩·里克曼等工党议员在纽汉区进行了走访,他们的突然到来令屋主惊诧莫名,当得知亚瑟等人是为了孩子入学问题才登门拜访,屋主也给出了坦诚的答复:

“我们不是不想让孩子上学,如果条件允许,谁不希望自己孩子识字呢?只是家里实在困难,租金虽然稳定了,但每周还是要支出一大笔钱,要想填饱肚子,只能让孩子外出工作”

“公司不是会为你们提供食宿吗?”肖恩·里克曼问道。

“食宿.”

屋主苦笑道:“所谓的工作餐,其实也是需要我们钱购买的,虽然比外面便宜,但每日支出没变,顶多吃的好了些,至于住宿,我在钢厂上班,想要住进免费的宿舍就得搬去郊外,还只能跟其他工人住8人房,若想把妻儿带过去,就得每周交2先令的房租。”

“房租确实比在城里便宜,搬去郊外的日常销也更少,我想好了,等房子盖好,就带着家人搬过去。”

亚瑟听得直皱眉头,屋主解释的很清楚,那些老板、资本许诺的免费食宿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是在变相赚工人兜里的钱,本来工人赚到的钱需要通过房东、小商贩流入市场,若是搬去了郊外,钱就会流入资本的口袋。

工人赚的钱,最终用来支付了房租和食物,而房子和食物本就是资本提供的,到最后.

工人除了付出和生存,什么也没剩下。

这不是剥削吗?

简直是要把人吃的连渣都不剩!

亚瑟紧绷着脸,手指轻轻搓动,旁边的肖恩·里克曼看到这一幕,立刻明白亚瑟生气了。

“如果继续提高薪资,你会让孩子去上学吗?”

“一定会!”

得到肯定的答复,亚瑟带着肖恩·里克曼等人离开了,经过一下午的访问,他们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

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

有了钱,谁不想让孩子接受教育?

谁不想过上有钱人的生活?

但亚瑟很生气,他不明白人为何会贪婪到这种地步,不惜把他人当成奴隶一样剥削,也要满足自己恐怖的胃口。

可他们的胃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

虽然很生气,亚瑟也没有冒然采取行动,他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有多么强大。

从本质上讲,他并不是仇视有钱人,凡是存在文明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差距,大同、完全平等的社会很难实现,至少现在不可能。

只要存在差距,就会有穷人,一个社会不可能全是有钱人,如果人人都有钱,那就不会存在‘有钱’这个概念,有对比才有差距。

有钱人的存在是肯定的,他们是一个群体,杀了一波还有一波,永远不会灭绝。

真正让亚瑟愤怒的,是有钱人利用资本打造阶级,阻隔穷人变成富人的途径!

先富起来的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会想方设法的设立门槛,让自己永远富有,这个过程是不择手段的。

只要阶级流动,那社会就是健康的,只要穷人能够变成富人,就说明一切还有改变的希望,可怕的是上升的渠道被堵死,机会被垄断。

当有钱人足够多,当想要稳固自己地位的有钱人足够多,社会的资源就会发生严重偏移,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端现象。

而一旦出现了这种现象,往往意味着阶层固化,资源分配达到极限.

秩序将会崩塌,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形成连锁反应,对一切进行洗牌,以至资源的再分配。

每一次王朝的更迭,不都是资源的再分配吗?

有权和没权是两个极端,当一个人掌握权势,财富唾手可得时,能够压制住内心的贪欲,坚守本心吗?

马车上,亚瑟隐晦的瞥了眼肖恩·里克曼等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组建的圆桌骑士,本就是因为利益团结起来的,圆桌骑士效忠于他,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理想、理念,如果有朝一日理念发生冲突.

忠诚也就迎来了考验。

为了杜绝风险,功成名就之日,清除威胁似乎成了最好的方式,但亚瑟并不这样认为。

他相信圆桌骑士,就像骑士精神所标榜的那样,永远炙热,永远虔诚。

只有那样,才能驾船穿越云雾,抵达遥远的阿瓦隆。

“真正的王,会体恤自己的子民”亚瑟喃喃道。

“殿下,你说什么?”肖恩·里克曼没有听清。

“没事。”

亚瑟抬起头,面无表情道:“我越来越理解一位朋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