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齐民要术(2 / 3)

们?”

艾北柠:好,破案了,这边的文学常识和那边的要求不一样……我,我这是又给自己挖了一个深渊巨坑啊!

古人凡立书著作,哪怕是只是抒写文章,连最简单精炼的诗词文学都喜欢引经据典。为迎合这种写作习惯和风气,古时甚至有很多把各类典故汇编整理成册的类似“写作典故大全”的书籍,可见当时引用之风之盛,。

古代,几乎每个文人但凡动笔,不论文体,都喜欢引经据典来增加作品的内涵,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和涵养。

回到这部《齐民要术》,这部作品正文分成十卷九十二篇,共计十一万字,其中正文约七万字,注释约四万字。虽然总体字数不多,但书中援引古籍近两百种。

如果这边的文学知识和之前的世界全都不通用,那么对古籍的注解哪怕只是对每个出处作简单的解释那都是一个深渊巨坑。这不是仅指对书籍的介绍,还涉及到对资料的翻阅和查证,那是一个繁琐而要求严谨的工作……

但既然选择了这部书,而且抱着对原著的尊重,艾北柠还是决定咬牙接下了这巨大的工作量。

幸好这次在正式翻译正文之前就先交给了艾青暝检阅,不然到正文都译完了,甚至看到成品后才收到读者反馈,那时候才是最麻烦的补锅现场。说不定还要专门为此出一本出处目录及简介给读者一一对应着来查找呢。

本来,人家就是看一本书,用来查找资料的,谁知为了理解内容,还要再用另一本书先查找一番?那简直就是套娃现场,用户体验极差,活该被吐槽致死了。

就这样,艾北柠为了把这部《齐民要术》翻译得尽善尽美,尽力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度,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查找校验典籍和批注解释以及最重要的内容翻译工作。

其专注和拼命程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简直就是比上辈子抠那篇为她争取到优秀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时还要严重多几倍。

如是者,三个月过去了。一部有着完美典籍解释、注释和译文的现代文版《齐民要术》终于顺利交付印制了!

这次虽然艾北柠的魔法进步了不少,但因着典籍注释工作量巨大,而且在完成之后还特意请自家院长大人为之校对检阅以作查漏,所以总共的工作时长比之前她所译过的所有书籍都要长得多。

印书局里面,从艾北柠翻译了第一本书开始禹王黎森就安排了专人优先负责印制她所翻译或撰写的书籍了,而这个人就一直是之前那位来“传承院”求稿的中年大叔。

他对艾北柠的敬重可以说从艾北柠初学习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就与日俱增。因受到他的感染和熏陶,连带印书局其他人也对艾北柠这个小女孩分外尊重,丝毫没有受到她年龄和外表的影响。

具体程度和表现形式,只看负责人大叔之后每次都“遵从旧规”地以金色特效字印制艾北柠的名字,甚至连主张把这种字体定为艾北柠专用字体都没人反对,反而完全一致赞成就可见一斑了。

当众人得知艾北柠耗时那么久的著作终于完成了,都争先恐后地提出想先一步拜读一下译稿。艾北柠听了也相当大方,大手一挥全部同意了。

而且艾北柠还带着恶作剧的小心思地给他们布置了个小作业:“可以啊,大家看的时候,帮我看看我的译者注释还有没有缺漏了的,没有解释清楚的内容。如果没有了,看完了要交读后感哦。”

印书局里面,可都是文书工作者,写区区读后感当然是信手拈来,而且这稿子可是由院长大人亲自查过漏的,错漏自然基本是没有了。

所以现在就约等于,只需要写那小小文章,就能先睹为快这一部艾北柠的倾力巨作!大家都爽快地接受了委托。

然后接下来这几天里,原稿就在众人手上传阅着,大家看得都特别认真,津津有味。

期间,艾北柠还曾去印书局询问过意见,当时她看到那正在读稿的人,表情简直就可以用一本满足来形容。由此,艾北柠心中的忐忑平伏了不少。

后来,她还陆续收到了来自各人的意见反馈和各种各样的读后感,她随即根据了反馈调整了批注和译者注释。

最后,当她终于再没在收到任何反馈,只收到清一水的读后感的时候,她的心总算安定下来了。

艾北柠:这样就连印前市场调查和读者反馈都做了,这波稳了,我终于可以写出完美的译本了!

很快,艾北柠的最终译稿就顺利印制出了活字印刷版的先行版了。封面的设计还是原来的规矩,还是那个味。接受了明星生活锻炼的艾北柠表示对这熟悉的排版,熟悉的味道已经免疫了。

在她拿到了第二本先行版不久,第三本先行版也按照禹王陛下的命令再次顺利送到了农业部长林希桐手里。

林希桐拿到了书后表情相当激动。

林希桐:我女儿终于能为农业作贡献了!而且这书她译得比之前的书都要用心,我一定要更用心地去研读它。这样我们就等于在共同为禹国的农业复兴作贡献了!

不得不说,林希桐此刻除了有着对女儿的自豪以外,还有对禹国未来农业复兴的希望与期盼。

她怀着这双重的激动打开了第一页,那照旧还是艾北柠对这部书本身的历史评价的引述,里面引用了当年她得知的上辈子那个世界里一些历史学家对这本书的中肯评价。

这让林希桐看得更加热血沸腾,她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正文。

“序 《史记》有云:……”

林希桐:???《史记》是什么东东?另一本农业巨作吗?咦?有注释,没写。哦,还有小柠写的译者注释。历史书?历史书还教种田?古人种田还要学历史?

就这样,林希桐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