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赵曦发来秘旨,要让卫渊截杀辽国使臣。
此举意图很明显,赵曦摆明了不想停战,他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在卫渊接到秘旨的那一刻,却深深地忧虑起来。
真要截杀辽国使者?
此时,周军大帐里,仅剩卫渊与徐长志。
后者道:“截杀辽国使者,意味着,我军就要打到底了,何时撤兵,就不是你我能说了算。”
前者皱眉道:“如若不截杀,那就是抗旨,截杀失败,就是欺君。”
没有人会相信,手握几十万大军的卫渊,会连区区的辽国使者都截杀不了。
“陛下为何让你做这件事?按理说,这种事,交给皇城司来做,不更好吗?”徐长志疑惑道。
卫渊苦笑道:“咱们那位陛下,愈发的有主见了。”
“皇城司乃是天子亲司,他们出手,史书自然会将杀使的这笔账算在陛下头上,陛下不仅想要武功,也想要文治,他要做千古一帝,杀使这样的丑事,他不屑于做。”
“陛下不想让我养望,不想让我有名声二字,因此,杀使之人,也必须是我。”
徐长志惊诧道:“陛下年纪轻轻,竟是有这般心思?”
其实,想出这個法子的人,是王安石。
赵曦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
如今,卫渊是左右为难。
“不如”
卫渊喃喃一声,忽的坐在桌案旁,写上一段文字。
大意就是,陛下要做仁义之君,万不可行杀使之事。
简单来说,这对君臣正在互相拉扯。
徐长志越看卫渊写的文字越是吃惊,
“卫兄,伱这是在教陛下做事啊!”
卫渊道:“如今,别无他法,燕云不复,陛下就还要用我等。”
他们都未猜测,那是王安石出的主意。
也因这件事,或可能使君臣之间出现间隙。
嘉佑八年,九月底。
周军攻入祁州城内。
辽军主帅耶律仁先坐于刺史府内,静待卫渊到来。
这时,整座刺史府,都被周军团团包围。
自此,南下入侵的四十万辽军,已经全部葬身在了大周的土地上。
辽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待卫渊来到刺史府时,陈大牛连忙前来,抱拳道:
“卫帅,耶律仁先说,要见您。”
见我?
卫渊想了想,道:“确实该见见。”
他来到刺史府正堂处。
见到了披头散发,手握一柄弯刀的耶律仁先。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家,几经攻破汴京,最终,却要殒命于此了。
整座刺史府,灯火通明,血腥味伴随着战火气息,弥漫在整座城头。
在众人的瞩目下,耶律仁先缓缓端坐在了太师椅上。
卫渊上前两步,“你见我,所为何事?”
耶律仁先看向众人。
卫渊摆了摆手。
围在四周的周军将士顿时离开此间。
卫渊也搬来一张椅子,坐在他的对面,心中并无对战败者的嘲弄之意,有得,是感叹。
耶律仁先,也算作一位英雄。
在大周出现狄青、张辅、顾偃开等诸多名将的同时,在耶律仁先的率领下,辽军却愈发壮大起来。
他若算不得英雄,谁还能是英雄?
“你特意要见我,是有事要说吧?”卫渊问道。
耶律仁先抬头,静静地看着他,过了片刻,嘴里才崩出那么一句话来,
“你小子,还真是年轻啊。”
卫渊道:“老将军是当世英雄,我会给你留个全尸,不然活下去也只是受辱而已,如何?”
耶律仁先点点头,“多谢。”
卫渊将要起身,耳旁又传来他的声音,
“且慢。”
卫渊看着他手里的兵刃,好奇道:“老将军对自己下不了手?”
耶律仁先摇头问道:“我只是在想,像你这样的妖孽,最终会是怎样的下场,生路,又在何处。”
听到这番话,卫渊心中一动,重新端坐在椅子上,正色道:“老将军,有话直说吧。”
耶律仁先道:“若你收复燕云十六州,你便真的没有活路了。”
卫渊笑了笑,“明白了,老将军放心,当年我大周太祖皇帝定下的蚕食燕云十六州之计,不会有人动摇。”
耶律仁先一愣,道:“你还真是想得周全。”
卫渊起身郑重作揖道:“老将军,一路走好。”
耶律仁先无言。
待卫渊离开此间之后。
忽听耶律仁先大笑两声,“卫渊,可莫要忘了,与老夫的约定!”
约定?
什么约定?
艹!
卫渊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再来到大堂处,却见耶律仁先已自刎而死。
卫渊气急败坏道:“我好意留你全尸,你用心当真歹毒!”
“来人,将耶律仁先五马分尸,千刀万剐,烈火焚身,取其骨灰,镇于寺庙之下,本帅要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卫渊罕见的暴怒。
当然那句话,传到了赵曦的耳朵里。
再加上不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教赵曦做事等等,君臣,岂能不离心?
嘉佑八年,十月初旬,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