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达官贵人们提供菜蔬就狠狠地赚了一大笔。可以说,曹仁要是做个商人的话,必然是相当成功的。所以当曹操要他去对岸去捉那些泰山军的哨骑时,曹洪就很聪明的选好了目的地。他可不想傻傻的沿着河岸走,且不说人家万一中途转道了要扑个空,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曹洪和那高柔做一样的事,那岂不是显得他曹洪跌份了?于是,曹洪带队过了河后就直奔一处豁口,那里是去往临淄的必经之路,无论那些哨骑跑多远,他们最后总归是要返回的吧。曹洪这边带着三百虎豹骑走了大概三四里地后,终于走到了这处豁口,就准备在这里埋伏起来。其实去往临淄的必经之路不只是这一处豁口,再往深地走其实还有几处,而且还更适合伏击。但曹洪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这里距离临淄其实已经不足十五里了,虽然一般情况哨骑都是放五里,可万一敌军放远一点,没准就真可能发现他们。所以,曹洪求稳选择了这里。到这个时候,那就等着呗。……随着太阳越升越高,薄雾开始消散了。这个时候,丁盛一行人才发现董访还有陶黯他们不见了,很显然,刚刚在雾中行走,他们彼此走错道了。但好在这片地区丁盛之前也来过,因为这里因为靠近蒙山一带,所以有不少坡岗,再加上又临近淄水,对岸又有大片密林,无论是生火做饭都非常方便,是理想的扎营之地。只是后来因为将突骑都交给太史慈了,在没有骑军保护交通线的情况下,这时候把大本营扎在距离临淄二十多里的地方,就显得不合适了。所以最后丁盛还是选择直接将大本营扎在了临淄城外,好直接负责调度攻城方略。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丁盛大致看了一下四周的景象,就知道自己应该是往北面斜着走了。所以他这次看好方向,就带着身边二十几名牙兵向着临淄方向赶。这一次丁盛的速度很快,或许是久于战事养出了直觉,又或是身边的牙兵数量过少没有安全感,反正丁盛心里的非常不踏实。他觉得可能要出事。于是,他没有分人出去再找董访他们,而是想以尽快的速度回到大营。一行二十多骑速度飞快,而且好巧不巧,他们就是在曹洪他们赶往那处豁口前就冲了过去,不然他们就要正落在伏击圈里了。从这一事来看,张冲常说丁盛是个福将还真说得对的。这丁盛真有点气运在身上,是有福之人。但董访和陶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而他们之所以慢了一步还多少和丁盛有点关系。在起雾的时候,董访就发现了队伍中少了丁盛那些人,那时候他没当回事,以为是落在了后面。当时又刚好队伍走到了一处废弃的农坞,就打算在这里休息一下,正好等丁盛他们过来。但他们一直等到太阳出来后,雾也散了,可还是没等来丁盛等人。这时候董访才确定,丁盛他们应该是走散了。这个时候陶黯就建议大伙先回去,毕竟这里又不是说距离大营有多远的,丁盛他们要是找不到自己等人,肯定也会先回营地的。但人群中有几个丁盛的牙兵,他们这会却想着去寻丁盛,别管什么原因,他们要是不去寻丁盛而是直接回营,那他们牙兵算是做到头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从农坞外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而且声音是直接向着他们过来的。董访非常警觉,大喊一声:“上马。”这处农坞毕竟不在安全区内,所以董访他们就算入坞休息了都没有放下马鞍。此刻董访一声大喊,众人连忙奔向了战马。而这个时候,一直守在岗楼上的牙兵满头大汗对着下方喊:“有数百骑兵正向着我们这边奔来。”说完,这人已经三下两下滑下了岗楼,也冲向了停在草场上休息的战马。此时,董访兜转马头,对被扶着上马的陶黯道:“陶公,这必是敌军。我军兵制,这个距离一定不会有大规模的骑军出动的。而且我和丁盛都不在营,如何能有这规模的兵力调度?”陶黯也意识到了严重性,直接对董访道:“董帅,一切都由你机宜。”董访没有回,而是对着众骑道:“我们马力没怎么跑,肯定是占优势的,我们先跑一阵,看看追咱们的突骑是什么路数。到时候咱们再杀个回马枪,我倒要看看是谁吃了豹子胆,也敢袭击本帅。”这话说的陶黯连连点头,果然是我泰山军名帅,这风采着实让人称赞。于是,随着董访这边话落,农庄大门哄一下倒地,然后就是董访带着八十多名牙兵疾驰出坞。他们头也不回,向着临淄方向纵马狂奔。而在他们的身后,那高柔带着三百虎豹骑紧追不舍,烟尘四起。……此时,泰山军临淄大营。军中十几名大将聚在大帐内,目瞪口呆地听着长史陈琴说出了炸裂的消息。就在刚刚一队哨骑飞奔回营,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对樵夫父子,这父子看到泰山军的哨骑后就说有重要的情报要交给他们的主将。哨骑问这父子是什么消息,但这父子二人却咬牙不肯说,说是非要见到泰山军的大人物才会说。没奈何的哨骑带着父子回了营。当时营中的两个主帅都不在,主持军务的就是两名长史,陈琴和赵达。赵达刚去工匠营检查明日的攻城器械的准备情况,这会营中只有陈琴。所以那樵夫父子见到的就是陈琴,在得知此人就是营里最大的人物后,两人给陈琴带来了大消息。原来他们父子前日就去淄水对岸樵采烧炭,准备今日回来卖给泰山军的后勤司的那些人。但昨日不是下了暴雨嘛,他们闷的一窝炭全部被雨淋了,就当他们垂头丧气准备空手而回时,他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