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父子只能跟在身后连连点头,你以为是他们不想说话吗?不是的、他们是不敢,
自家媳妇、(老妈)絮叨的时候,千万别插嘴,不然很容易被波及,要问就是经验使然。
也幸得知道要取包裹,还特意推了两辆自行车出来,回去的路上,父子俩除了后背,
各背了一个大包裹外,两辆自行车的前杠、后座,全被包裹给占领了,回去的路上收获了,
无数羡慕的眼神,碰到了陌生人倒也不用说什么,可到了家附近就不一样了,
来往的都是相熟的街坊邻居,好在李大春反应够快,借口说这些东西,全都是乡下寄回的行李,
这才算勉强堵住了别人的嘴。
真不赖她骗人,实在是情况所逼,做人还是低调一点更好,这段时间他们家已经出名,
盯着的人也够多了,一家五个大学生,还全是考的京市大学,这是搁谁、谁不羡慕,
可羡慕又有什么用,自家的孩子不争气,这附近也不是没人考上,只不过都是外省的大学,
考上京市的只有他们家,不但人多、还是唯一,可不就召人嫉恨吗?
得知寄来了包裹,两老早早就在家等着,为此老太太还特意去了趟向家,
于是乎院门口等着的人,除了欧阳满仓老两口外,又多了向家的老两口。
谁让他们家孩子孝顺,在四位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一家三口推着自行车回来了。
只不过此时的画风有些不对,远远瞧着、就像两座移动的小山。
待再看清楚些,就瞧见原来是包裹,只不过这回的包裹,是不是有些多。
两老姐妹相互搀着,向家的老太太不确定的道,“莲香、你还真是有福气啊!
家里的孩子这么孝顺,好不容易去趟外面,还不忘给家里寄东西。”
无关年龄、但凡家里有孩子的,听见别人夸自家孩子,就没有不高兴的,
虽说是孩子孝顺,但老太太总觉着不得劲,这么多的东西,可要花老鼻子钱吧!
这是不过日子了,心里虽这么想,但老太太的翘起的嘴角,怎么都压制不住。
“你也不一样吗?说实话你可不能糊涂,小晴那孩子可比她大哥靠谱,尤其是你那孙媳妇,
可见是个眼皮子浅的,咱俩认识了大半辈子,说句贴心窝子的话,你可千万不能做糊涂事,
小晴那孩子值得你对她好,年后我们一家,就要送孩子们去上学了,怎么样、
你考虑好没有,到底去不去京市,有事我家是会帮着照顾,但终究比不上至亲的人,
要我说啊!等以后你们年纪在大些,说不得最孝顺的就是小晴。”
谁知这话后来一语成谶。
向家老太太不是不知道,老闺蜜这是在点自己,不要犯糊涂呢?要知道那可是京市啊!
不是不想去,只不过怕麻烦孩子罢了,去了外面花钱的地方可多了,眼下这情形也不知会持续多久,
他们手里的那点钱,可是留给孙女做嫁妆的,年纪大了能少花就少花点,
没什么大不了的,年轻人更最要。
等七个大包裹通通搬进屋,父子俩直接去找水喝,要知道这一路上,可是把他们给累的够呛。
李大春的速度很快,放下手里的鸡和鱼后,就赶紧洗手,去了堂屋。
京市买的新衣服,光是摸着面料,婆媳俩就赞不绝口,直夸孩子们孝顺,
全然忘记了之前说过的话,糕点也全被拆了出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礼物,
只不过有些许的不同罢了。
兴奋过后、俩老姐妹又开始唠了起来,几人之中,就属向小晴买的东西最少,
先前为了稳妥,除家中的两位老人外,她并未告知父母,下乡期间在黑省赚到了钱的事,
就连寄回来的东西,也是借着奖金的名义买的。
还是同往常一样,向家老太太在回家前,把包裹里的东西留下了一大半,
只把几套衣服给拿了回去,剩下的糕点全放在老姐妹这,毕竟自从小孙女下乡后,
他们老两口就习惯了,白天过来坐坐,没办法、她也不想这样麻烦,可家里的情况她门清,
孙媳妇本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送走了老姐妹,欧阳老太太就迫不及待,去里屋试新衣服去了。
“这都这么多天,也不知小弟和弟妹他们什么时候回开来,眼看着就要过年了,
林哥、你帮着娘收拾一下这些东西,我先去灶房。”
因着下午还要去排队,必须要早点出门,李大春赶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去了灶房做饭。
就在他们思念家人时,孰不知他们心心念念的家人,此时正在火车站摆地摊呢。
夕阳西下,天空被落日的余晖笼罩,橘色的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撒在了院子里,
向家的老两口如同往常一样,正坐在在欧阳家的小院里唠嗑,当欧阳震推门进来时,
就瞧见了正在院里唠嗑的四位老人。
“爹、娘~我们回来了。”
听闻熟悉的声音,老太太赶忙从椅子上起来,瞧着院门外的一大帮子人,
老太太只觉着鼻酸,她的两个乖孙女也都回来了,这都快一年没见了。
“奶的乖孙女、可算是回来了,彦鹏你们仨赶紧过来,让我好好看看。”
三人跟着上前,几乎是同时喊出口,“爷、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