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曹髦一如既往的练剑。长剑被他挥舞的虎虎生风,发出阵阵破空声。侍卫们站在不远处,看着曹髦练剑,却没有人敢上前打扰他。曹髦练了片刻,又拿出了一本书,翻阅了起来。曹髦所拿出来的书籍,乃是曹丕所留下的关于剑法的书籍。剑法在古代是一直都在发展之中的,当发展到魏晋时期的时候,剑法的演变出了更多的招式,甚至出现了一些神奇的技艺,例如空手接白刃。跟曹丕比试的邓展,就非常的擅长这绝技。曹髦想要召一位剑法大师教导自己,可是,群臣给他举荐了几个人,都没有得到曹髦的认可。这些人空有名气,剑法却平平,说是剑法爱好者还差不多。而张华则是认为应当从军旅里找一人来为师。曹髦深以为然。文鸯倒是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教导,但是曹髦也没有答应。文鸯这身板,这力气,他的剑法不是寻常人能学的,学了也未必能有用,体质不同。曹髦暂时就拿了曹丕留下的书籍,看着练,其余时候就是继续锻炼身体,让自己尽可能的健康强壮。当曹髦结束了今日的操练之时,浑身汗流浃背,汗水将衣服都给沾湿了,内臣们急忙前来擦拭。曹髦收了剑,快步走到了张华的身边。张华笑着说道:“陛下,鲁尚书正在东堂等候着。”看到张华脸上的笑容,曹髦开起了玩笑,“就不能让朕猜测一下嘛?非要表现的如此明显?”张华赶忙收起了笑容,露出了些严肃的模样来,“陛下,鲁尚书有要事上奏!”曹髦大笑了起来。“现在晚啦!”鲁芝前来太极殿,那自然是为了禀告今年的秋收成绩。张华方才的表情就已经出卖了鲁芝,看来还是有提升的。当曹髦换了衣裳,快步赶到了东堂的时候,鲁芝正在等候着他,看到曹髦,他急忙站起身来,行礼拜见。“陛下。”若是没有张华方才的笑容,曹髦还真不好从鲁芝的脸上来分辨出什么。鲁芝看起来很是沉稳,从他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出今年的收成如何。曹髦笑着坐在了上位,看向了一旁的鲁芝。“提升了多少?”鲁芝愣了一下,还是如实的说道:“提升极大,陛下请看。”曹髦接过奏表,低着头看了起来。鲁芝则是解释道:“各地的提升都非常的稳定,而原先租出去的耕地,虽然比其余地方的税赋要少了些,但也只是提升不明显,依旧是在提升之中”“今年的税赋已经比上了太和五年时的数额。”曹髦顿时笑了起来,这太和五年,乃是曹叡时期所创下的最高税赋记录,那一年,明皇帝非常的重视收成,下定决心要大搞农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亲自前往属于自己的籍田中从事农耕,这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各地的官员们纷纷效仿,而皇帝又亲自进行祭祀,希望那一年能风调雨顺,而那一年的情况也非常的不错,柯比能主动投降,蜀国退兵,皇子出生,好事似乎都集中在了那一年。而那年的粮产,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创造了大魏开国以来的最高,这让明皇帝非常的开心,当即下令,说自己很思念各地的诸侯王,允许他们带上孩子来见自己。可惜,这只是维持了一年,从太和六年开始,各地频繁的出现灾害,粮产开始逐步降低。等到齐王的时期,司马家疯狂的暴兵,官员素质下滑严重,然后就没有人再敢谈起税赋的变化了。正元三年的税赋达到了太和五年时的数据,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国力开始再次上涨,已经达到了跟明皇帝巅峰时一般的地步。曹髦忍不住笑了起来。对曹髦来说,正元三年也是个非常平和且顺利的年。就如明皇帝的太和五年一样。但是,曹髦希望,这不只是一個例外,他希望正元四年能比今年还要好。他再次看向了鲁芝,“鲁公啊,那您觉得,这租种之事,能持续否?”鲁芝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可。”“陛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租种之事会对税赋有影响,但是整体依旧是在增长,如今大魏虽然没能完成大一统的夙愿,但是吴国与蜀国都已经不再是威胁陛下也并非是急功近利的君王,若是能全面推行,或许会使税赋增长变得缓慢,但是对往后的大事来说,是有利的。”鲁芝指出了更多的证据。按着鲁芝的说法,最先进行租种的地区,商业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在其他方面得到了增长,甚至治安也比其余地方更加稳定,盗贼变少,对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新的办法是将庙堂的收入降低,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而这样的政策虽然会让庙堂税赋下降,但是使民间重新拥有购买力,市场也随之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盗贼出现的概率自然也会降低曹髦并非是自家那大父。曹丕是一个很喜欢追求这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目标的人。有些时候,为了能达到目标,更是会做出拔苗助长的举动来。但是曹髦却不是如此,他很有耐心,哪怕税赋增长速度慢下来,只要能使市场复苏,让大魏各方面重新步入正轨,他还是愿意去做的。税赋超过明皇帝,那只是一个数据而已,等到户口堆积起来,迟早都能超过去。况且,还有半壁江山在等着自己去拿下来。等到收了那两国的人口和耕地,这税赋还会迎来更大的增加。曹髦压根就不着急。“鲁公,既然这件事是可行的,那您就在各地进行推行吧,地方的情况都不相同,您还是要先多看看,勿要急躁”鲁芝没想到,皇帝会反过来劝说自己不要急躁。他当即领命,带上了东西,匆匆离开。张华此刻走上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