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没有说服。”顾衔章轻顿片刻,“用了些特殊手段而已。” 宁久微狐疑地望着他。 * 两天后,刘照泠出现在宁王府。 这位大文豪和宁久微所幻想的倒是不太一样,宁久微本以为怎么着也是一位留有髯须的老头,不曾想真正的刘居士年轻俊秀,一袭道袍,潇洒自如。 宁久微见到人时,他正散漫地靠坐在一株梅花树旁的假山石上。 她目光静静打量一番,弯唇道,“刘居士,久闻大名。” 闻言,刘照泠侧目看过去,“这位就是明宜长公主?” 他眼神坦荡直接,眉宇浮现笑意,“果真是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没想到我今生也能见到明宜公主。” 他起身顾自微微行了一礼,欣赏之意溢于言表,“我可以给公主写诗吗?” 宁久微浅浅启唇,倒也不是不可以。 若眼前不是名声鼎鼎的刘照泠,如此冒犯长公主可是要治罪。 不过没等她开口,便听顾大人淡声接了一句, “放肆。” “放肆?顾大人才是欺人太甚。”刘照泠哼笑,告状道,“长公主殿下,顾大人不知用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让我的好友都不敢与我接近,我如今连喝酒都找不到同伴。孤独地要命。” 宁久微看了眼顾衔章,原来这就是他的特殊手段。 意外地温和文明。 “是本公主让的,还望居士莫怪。” 刘照泠抬了抬眉,“既是长公主,那便算了。长公主殿下千方百计要见我,是为了什么?” “自然不是要写诗的。”宁久微笑了笑,请他在院中坐下,倒了两杯茶,“本公主记得,两年前居士修过一本野史。写了宁王爷与顾上卿的那场起云台之变。” 刘照泠不甚在意地扬唇道,“不止一本,不过都被毁了。” 他端起茶杯递至唇边,随意地说,“为此还有许多人想要我的性命。在下又是挺惜命的人。” 宁久微道,“那是因为只在你笔下,顾上卿从来不是反臣。” “那都是我胡编乱造,野史本就是胡编乱造。但长公主若要降罪,在下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青史又何曾每个字都真切。” 刘照泠饮了口热茶,沉静一瞬,一双瞳色明清的眼睛看向她,“那么长公主是想让我再修编一本?” 宁久微正要继续讲,刘照泠忽而起身,“我不会再写了,告辞。” 顾衔章坐在一旁静静倒茶,并无阻拦之意。 宁久微站起来拦住去路,“为何?” 她走近两步,半认真道,“刘居士,本公主虽然喜欢你,但是你若太放肆,本公主也是会治罪的。” 顾衔章抬眼,目色清幽。 “除非你告诉我为什么。”宁久微说。 刘照泠停在原地,轻笑了声。 “那公主又是为什么?如今连先帝的朝代都已过去,青史也成定局,有何意义?” “此言差矣。史官和文人的笔亦是最锋利的刀剑,可以杀人,也可以在区区一页白纸上留下横穿千年的力量。” 宁久微看着他,“青史和野史哪一页才是历史,后人自去猜测评判。本公主想要的,只是一笔干净的顾字。” 顾衔章端茶的手顿了顿。 刘照泠目色微动,垂眸未言。 院外,宁王爷停在月门,思绪久远。他看向墙角盛开的枝头白梅,眼前又浮现那些斑驳晦涩的记忆。 他想起怀安曾和他说,他为官此生,史书上有他干干净净一个名字就足矣。 …… * 灯市开始的第一夜,便是上京城夜晚最明亮的地方。 同父王和王兄说过后,宁久微便出门了,顾大人的马车就停在王府外。 前两天灯市还未开始时,宁久微便早早同父王报备过。一遍又一遍地说。 她喜欢这样和父王报备事情的感觉,和小时候一样。 乘马车到灯市后,原本是和安禾还有林霁约好了一起的,但他们来的中途林霁忽然带着安禾放烟花玩去了。 于是只有她和顾衔章一起。 灯市有一条临湖的祈福街,走在青石板路上,可以看见两边几棵苍劲年久的大树上挂满了各式的彩灯。 宁久微拎着自己的海棠花灯多走了一段路,在安静的湖边挑选了一棵看上去最好看最高大的祈福树。 树底下有一块大石头,顾衔章扶着她踩上去,双手护在她腰侧,但树枝还是太高了,宁久微试了一下还是够不着。 “我来。” 他说着要把她抱下去,宁久微连忙摇头,“都说要亲手挂的。” 虽然她不信什么怪力乱神,但关于这些美好的祝愿祈福,人们都愿意付诸虔诚。 何况是要给父王挂的祈福灯,她更想要认真对待。 “要不换一棵树……” 宁久微没说完,顾衔章搂过她,用抱小孩的姿势将她抱了起来。她及时撑住他的肩膀。 “这样就可以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