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五十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4(2 / 3)

挣脱桎梏,正当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李典也哈哈大笑:“文则兄所言极是!主公实乃明主也!值此恶战之际,请文则兄万勿分神!”

乐进大喝:“儿郎们,随某杀敌!”

3人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很快便率兵卒夺下此处关隘。

黄昏,残阳如血。

马蹄隆隆中,赵旻率军赶到此处关隘。

其人毫不迟疑:“公明,率1校骑兵向杨县进发!此地既反,杨县恐亦为叛军所据也,公明务必谨慎!”

杨县,位于后世临汾古县与洪洞县交界处,在安邑东北3百里。

赵旻的行军路线,类似于后世青兰高速的路线…

当然,此时没有高速公路,所以赵旻的行进路线,是沿后世太岳山、中条山之间的狭长山路而行。

徐晃抱拳:“主公放心,晃知分寸。”

赵旻复又看向李典。

“曼成,有劳你为公明押运粮草、辎重。”

徐晃、李典走后,董昭叹道:“如此看来,刘子台必已暗中勾结本初兄,是以,此处关隘尽为高元才部曲。”

于禁斥责那些守城兵卒无任何意义,因为那是高干的并州兵。

河内郡为后世焦作和晋城南半部,上党郡则是晋城北半部、长治加晋中半部。

因上党郡毗邻太原郡,因此屯驻太原郡治所晋阳的高干,渗透上党易如反掌。

遑论河内、上党,本为张扬所有,曹操夺回此2郡仅1年半,魏种能紧急征募5千骑兵,已殊为不易。

赵旻微微1笑:“公仁公,无妨。袁本初新败,高元才无力南犯,况且此战文则、文谦2位将军1战而定,高元才今后更不敢妄兴兵戈。”

言罢,他向于禁、乐进2人躬身抱拳:“有劳2位将军把守壶关!此战若胜,2位功不可没!”

于禁、乐进2人抱拳应是,率军转身离去。

赵旻话虽如此说,却也担心高干突然发兵,断了自己后路。

刘晔蹙眉作揖:“主公,今我军距安邑,尚有近4百里…”

赵旻摆摆手:“子扬勿忧!文远将军必与我等紧密配合,今夜我等进此城关扎营!”

刘晔叹道:“主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公不可不慎也。若文远冒进,晔恐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旻抱拳笑道:“子扬,某等便是担心,而今又能如何?何况,文远亦为宿将,当知此计之凶险。”

刘晔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担忧。

同1时间。

张辽看了看天色,喝道:“今日到此为止,暂且停工!”

军司马赵旭1怔。

“将军,明日不渡河?”

【作者题外话】:李典、张辽、徐晃、于禁和乐进这赵旻麾下新5子良将的故事,前文皆已提到。

因此,此处不再赘言。

曹操遭部曲背刺、险些丧命之事,云某在袁、曹编年史中也曾详细说明。

曹操的心理,极为符合被害妄想症的症状。

云某以为,这或是曹操如此多疑、残暴的根本原因。

1家之谈,博诸君1粲而已,请诸君勿要认真。

伊尹忠奸之判,今日争议极多,但在汉末,伊尹就是公认的忠臣。

赵旻绝无可能还政,否则霍光就是他的下场!

他如此1说,诸君如此1听便是,千万莫要当真。

赵旻有无数种办法,解决又当又立的问题。

行文至此,诸君应已知,刘勋的阴谋是暗中勾结袁绍,以借势达成其人不轨之目的。

当然,这个阴谋早已破产。

这1章,咱们来聊聊莫须有的“魏讽之乱”。

建安2十4年(西历219)9月,即曹亡前3个月,在魏郡邺县发生了1起震动曹魏的巨案,即魏讽案。

彼时众多家族因卷入此案而遭诛连,《世语》作“数十家”,《通鉴》作“数千家”。

包括钟繇、杨俊、张泉、王粲诸子在内的众多曹魏勋旧,1时之间,或被罢免,或被屠杀。

可怪之处,是魏讽案的相关线索,却几乎完全没有传世。

乃至西晋史家,竟连魏讽的“籍贯郡望”都搞不清楚了。

其实,魏讽“谋逆”是假,核心问题是以下两点。

其1是曹操镇压荆州派系,避免内外勾连。

这与彼时(219)“关羽北伐”的大背景有关。

其2是稳固曹丕地位,打击曹植党羽。

这与彼时(219)曹操的身体状况有关。

至于所谓的魏讽谋反,则纯粹是文过饰非,不过是曹操父子在事后遮掩的门面话罢了。

这也是魏讽案遗留线索甚少的原因,因为这本就是子虚乌有的诡计。

云某以为,朱元璋为扶朱允炆上位而大杀功臣,其灵感,便来源于“魏讽之乱”。

我们先来研究1下魏种的籍贯,这1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魏书王昶传》与《晋书郑袤传》称魏讽是济阴人。济阴属兖州,其下辖的鄄城县,曾经是曹操的治所。

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魏书王昶传》

《魏晋世语》则称魏讽是沛国人。沛国属豫州,是曹操的老家。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也取郭颁《世语》说,称魏讽为沛人。

(魏)讽字子京,沛人。--《世语》

从上述史源来看,无论魏讽出身济阴还是沛国,他无疑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