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九十六章 荆州观暮色,江东唱挽歌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六章 荆州观暮色,江东唱挽歌4(2 / 3)

背叛曹魏的高柔,哪里能比得上这些人?

高柔充其量,也不过是卫旌、杜畿那个档次的3流文臣,还比不上梁习这迷你版的允文允武之才。

赵大娘就差说1句:你高柔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所以,这事儿彻底谈崩了。

杨彪也只能道:“阿妹、文惠,你等且返还圉县,高干犯下如此重罪,罪无可恕、难逃1死!老夫盼你2人勿要重蹈其人覆辙、好自为之!请!”

2人无奈,只好行礼而退。

堂内无人起身送他们2人。

待那2人走出杨府大门后,赵大娘便指着云哥鼻子破口大骂。

“阿云!阿旻当日之危,你曾亲眼目睹!为何今日你竟如此懦弱!我等焉可轻饶高干狗贼!”

1身是胆的云哥缩了缩脖子,不敢开口辩驳,只好抱拳道:“嫂嫂,此云之过也!”

赵大娘气得浑身哆嗦。

“还有,阿云!私藏死士之郭嘉族人,而今是否尚在人世?”

这1次,云哥连话都不敢说了。

赵大娘再也忍不住,狠狠抽了赵云1个大耳刮子。

“废物!如此奸恶之徒,留于世上何用!”

由此可见,赵大娘的武力值高到逆天,别人不好说,但颜良、赵旻1定非赵大娘1合之敌。

面对千军万马神色不变的云哥,此刻连脸都不敢捂,只是连连颔首。

“嫂嫂所言极是。”

杨老头儿尴尬地干咳1声。

“嫂夫人息怒,息怒。此事与子龙无关,颖川郭家与其余各家关系盘根错节,不可如此轻率也。”

赵大娘双手叉腰,如泼妇1般啐道:“呸!颖川各家今皆仰我儿鼻息而存,郭家非但不思报恩,反而欲加害我儿?如此是何道理!”

赵大娘虽得理不饶人,但话糙理不糙,何况实情确实如此。

对于这1点,杨彪张了张嘴,却辩无可辩。

他们这些传统士人,终究想得太多,远不及赵大娘这般干脆利落。

赵大娘给出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应对当前局面确实行之有效。

赵云只需向宫中讨1份处置郭家内鬼的诏令即可…

宫中如今1切都由伏寿做主,这也叫事儿?

赵云默默站起身。

“嫂嫂勿忧,云这便解决内鬼之事。”

赵大娘终于露出笑容。

“甚善!速速去办!”

在这种关键时刻,最靠谱的人…

居然是赵大娘…

与此同时,随着赵旻的部署全部就位,黄祖的末日、江南变局即将到来。

【作者题外话】:云某非常不喜欢高干、高柔。

尽管云某非常喜欢高顺高孝父。

高干就是个两面3刀的家伙,而高柔则更不是个玩意儿!

吕布溃逃出关之前,确实曾得到刘协秘诏。

秘诏内容,即“纠结义军,重返关中,迎天子还洛阳”。

“秘诏”1事、至少有3处佐证。

其1是吕布与萧建书;

其2是吕布与曹操书;

其3是张杨护驾。

(1)吕布与萧建书

吕布在徐州割据时(196-199),与琅琊国相萧建的书信中,曾明确提及此事。

布与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英雄记》

考虑到彼时(192)允、布“1文1武、共执朝政”的大环境,吕布作为武人集团首脑,在长安沦陷前,其人接受过天子密诏是十分可信的。

且长安地处关中,被董卓势力包围,刘协谋求迁都、也是时势所然。

虽然吕布在信中自诩的“来谒关东”,无疑是对自己“兵败长安”的遮丑之辞,但“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之语,却非空穴来风。

(2)吕布与曹操书

建安2年(197)袁术在寿春僭号,诸侯恶之。

术为求外援,欲联姻吕布。

曹操为破坏“徐扬合纵”,便以天子名义授吕布“左将军”(1作“平东将军”)。

布得书而喜,遂与术绝婚。

吕布上表谢恩时,曾作书于操,谈到“罪臣吕布、本当西迎大驾”故事。

(布)遣使上书于天子曰:“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许。”--《英雄记》

这无疑是对吕布曾受密诏的另1佐证。

即吕布溃走关东时,确实曾接受“光复洛阳”的政治任务。

(3)张杨奉天子还洛

天子溃走关东(195-196),是在钟繇、丁冲与董承的谋划下,联合“白波故帅”(即西河白波贼)为军事倚仗,强行逃离长安的。

这群“政治难民”在遭到李傕、郭汜的连续截杀后,亡失辎重,已然断粮。

这些“政治难民”靠着河内太守张杨的“军需赞助”,才得入洛阳。

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遂至洛阳。--《魏书8张杨传》

值得注意之处,是张杨是吕布的“州里人”(并州云中)。且吕布亡入关东初期,为躲避李傕、袁绍等人的刺客,曾长期托庇于河内野王县。与张杨私交甚笃。

(张)杨于是外许汜、傕,内实保护(吕)布。--《英雄记》

吕布在徐州割据时(1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