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传》中,曾有1处隐秘记载,即双方在正始年间(240-249)职位变迁。
王基出任安平太守,结果“公事去官”。王肃则出任广平太守,结果亦被“公事征还”,与王基的记载完全相同。
(王基)迁安平太守,公事去官。--《魏书王基传》
(王肃)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魏书王肃传》
这里需要注意,安平郡与广平郡,均在冀州,且相互接壤。按时间背景看,王肃任官,事在正始元年(240);王基在任上被大将军曹爽征还,而曹爽为大将军,亦始于正始元年。
(王基)迁安平太守,公事去官。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魏书王基传》
正始元年,(王肃)出为广平太守。--《魏书王肃传》
换言之,王基与王肃,在冀州地方的郡守任上,无疑卷入了某些政治事件,因此被相继免官。
冀州诸郡之间,在正始年间(240-249)曾多次爆发冲突。比如冀州的清河郡与平原郡(旧属青州)之间,便“争界8年,换了两任刺史,都无法解决”。
清河、平原争界8年,更2刺史,靡能决之。--《魏书孙礼传》
冀州郡界相争的背后,是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这1点在《孙礼传》中有详细叙述,本文不再援引展开。
王基是曹爽党羽,因此很快便东山再起,赴扬州出任安丰太守。
(王基)公事去官。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魏书王基传》
王肃则是司马氏的党羽(王肃是司马昭岳父),因此被授予虚职,出任太常(掌管礼仪的9卿),毫无实权。
(王肃)公事征还,拜议郎。顷之,为侍中,迁太常。--《魏书王肃传》
汉末3国时代,9卿早已沦为虚职。夏侯玄出任太常时,便被时论讥笑为“年时方壮而永见废”。曹爽如此做派,其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曹)爽诛,征(夏侯)玄为大鸿胪,数年徙太常。--《魏书夏侯玄传》
(夏侯)玄既为海内重人,加以当大任,年时方壮而永见废。--王沈《魏书》
王肃作为司马懿的姻亲,与曹爽长期不睦。他在正始年间(240-249),曾多次痛斥何晏与邓飏,而何晏、邓飏均是曹爽心腹。
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王)肃与太尉蒋济、司农桓范论及时政,(王)肃正色曰:“此辈(指何晏、邓飏)即弘恭、石显之属(西汉佞臣),复称说邪!”--《魏书王肃传》
王基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呢?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