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尘上。
《曹瞒传》及《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3国志》注
嵩年幼过继,自不能知其出身;曹操为嵩子,对此更为模糊。
明确知晓曹操父系与夏侯氏相异,至今不过7年。近两千年时间中(155-2013)、世人对曹操出身均莫衷1是。何况3人成虎、众口铄金,考虑到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屡为婚姻”的关系,恐怕彼时讥刺曹操“婚于本族”者亦不少。
因此其才在为陈矫开脱的敕令中,特意提到“丧乱以来、风俗不整是普遍现象”。
(太祖曰)丧乱已来,风教凋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魏氏春秋》
实际无论何时,败坏到“同姓近亲通婚”地步者、都称不上普遍现象。
注意:古代“异姓近亲”通婚常见(如惠帝与张皇后为舅甥关系),同姓通婚罕见。
同姓结婚至明清也还是忌讳。
更不用提婚于“同姓近亲”。
可见曹操甚是心虚,乃至“言过饰非”。亦反映出其对曹嵩的出身本末,颇有质疑的心理。
建安5年”辞令,又引出清河公主的婚姻问题。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