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们的心中。
他们纷纷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一个年长的士卒站起身,声音颤抖地说道:“军将大人们说得对!我们不能投降!为了我们的家眷,为了我们的荣誉,为了汉国,我们必须坚守到底!”
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士卒也纷纷站起身,挥舞着手中的武器,高呼着:“坚守到底!绝不投降!”
他们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在谷县上空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李宝、赵刚等军将们的思想工作之下,谷县的士卒们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坚守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抵挡着魏军的攻势。
城墙上的攻击更加猛烈,但士卒们的士气却更加高昂。
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守护着这座危在旦夕的城池。
然而,城中的人心中也明白,这种打鸡血的状态只能用一时。
若是长久没有援军到来,谷县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夜幕降临,城中的灯火稀疏而昏暗,仿佛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士卒们围坐在火堆旁,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李宝和赵刚等军将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继续穿梭在城中,安慰着士卒们,鼓励着他们。
他们知道,此时的自己就是士卒们的精神支柱,必须保持坚定和乐观。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传递着信念和力量,让士卒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就这样,谷县在军将们的带领和士卒们的坚守下,奇迹般地又支撑了一日
。然而,每个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喘息之机。
此刻,孟津渡的战场上,尘土飞扬,战鼓雷动,喊杀声震耳欲聋。
鄂焕身披铁甲,手持长枪,屹立于阵前,他的眼神如炬,坚定地扫视着战场上每一个角落。
他率领的部队,如同磐石一般,死死地拖住了数万魏军的汹涌攻势。
魏军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但鄂焕的部队却岿然不动,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过人的勇武,一次次地击退敌人的进攻。
阳光炽烈地洒在战场上,将铁甲映得闪闪发光,也照得战士们的脸上满是汗珠。
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的交锋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
鄂焕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誓要守住这片土地,等待援军的到来。
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一名斥候骑着快马,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来。
他满身尘土,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焦急,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
斥候一到鄂焕面前,便猛地勒住马缰,马儿长嘶一声,前蹄高高扬起。
斥候顾不上喘息,急匆匆地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妙!张苞将军兵败身死了!”
鄂焕闻言,心中猛地一颤,仿佛被重锤击中。
他的眼神瞬间凝固,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手中的长枪也下意识地紧握了几分。
张苞死了?
这怎么可能?
他此次前来,本就是为了救援张苞,如今张苞已死,那他到底要来救谁?
鄂焕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惊愕,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之中,失去了方向。
他愣了片刻,随即猛地回过神来,急忙追问道:“那谷县可还在?”
他的声音略带沙哑,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斥候见状,连忙回答道:“谷县还在,但恐怕离陷落也不远了。”
斥候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忧虑,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不确定。
鄂焕闻言,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谷县还在,那就意味着他们还有希望。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此刻他不能慌乱,作为一军之将,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带领部队继续战斗。
鄂焕的目光再次扫视战场,只见魏军依旧在疯狂地进攻,但他们的士气似乎已经有所低落。
鄂焕心中暗想,这或许是他们反击的好机会。
于是,他按照原来的战术,继续指挥部队牵扯魏军。
然而,鄂焕的心中却充满了疑虑。
张苞的死讯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救援行动,而是关乎整个局势的胜负。
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有任何闪失。
思索片刻后,鄂焕决定派人向武德县的太子请示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做。
他转身对身后的传令兵说道:“你立即骑快马前往武德县,向太子禀报此处的战况,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传令兵领命后,立即跨上战马,飞驰而去。
鄂焕望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但他知道,他必须遵循太子的指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依旧胶着。
鄂焕的部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也渐渐显露出了疲态。
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似乎嗅到了胜利的气息,开始更加疯狂地进攻。
鄂焕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不断地鼓励着士兵们,让他们保持士气,继续战斗。
鄂焕的外貌在此刻显得格外威严。他的铁甲上沾满了尘土和血迹,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如初。
他的脸庞因长时间的战斗而显得有些憔悴,但他的嘴唇却紧抿着,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鄂焕的心中充满了压力,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不断地指挥着部队,调整战术,试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