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红楼:我是贾琏> 第499章 立储呼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9章 立储呼声(2 / 3)

期立储的呼声,再次高涨,其中李元的呼声极高,在官场方面的声誉极佳,贤王的美誉不断被炒热。

相比之下,李亨在研发厅的举动,导致他在官场上本就不高的声誉,再次下跌。

当然李亨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一部分跟随贾琏的技术官僚,以及一部分清流,成为了李亨的拥趸。文官方面起身李亨不看重,对他来说,真正的巨大收获来自军方。改编之后的军营,四大镇。战斗力最吊的神机镇,明面上看不出倾向,暗中已经有倾向了。还有就是水师衙门的牛继宗,也多次在朝堂上力挺李亨。

所以呢,看起来李元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真正在朝堂里的实力派,李元得到的支持力度还不如李亨。

承辉帝看的很清楚。

李元选择五城兵马司的初衷是奔着督察院去的,毕竟他是以皇子的身份兼领五城兵马司。贾琏时期,这个衙门就很特殊了,成为了督察院体系下的一股独立性很强的势力。现在李元进驻后,实际地位比起贾琏的特设御史,又提高了一些。

有趣的是,李元进驻之后,京城的治安问题,有点大不如前的意思。

李元的性格,还是有点偏软了。

看罢贾琏的奏章,时间已经接近深夜了,承辉帝毫无睡意,起身在书房内转几个圈子。

贾琏离开之后的京城,发生的变化,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承辉帝其实有点后悔给贾琏弄那么远的,但怎么说呢,事情已经这样了。

想到贾琏即将开启的南洋战略,承辉帝还是很欣慰的,京城里的那点糟心事情,也不是不能忍。

承辉帝这个人怎么说呢?好名,尤其是身后名。

他是一定要超过太上皇,直追太祖,甚至超越太祖的。

如今太上皇早就被他超越了,至少皇帝是这么认为的。接下来就是超越太祖,成为大周的圣祖了。

想要成为圣祖,那就只能在文治武功上做文章。

文治嘛,承辉帝觉得做的很不错,甚至能赶上太祖了。武功就差点意思了,恢复安西都护府,奴儿干都司,南洋都护府,三大功成就后,他才好意思说,已经超越太祖了。

贾琏奏折里的内容,承辉帝提炼了一下核心宗旨,不外呼两点。文治,机器生产的模式的推广,重要性反复重申,西洋列强来访,看清楚对方的优势,看到自身的劣势,要尽快弥补。武功,对外扩张,缓解内部的人口增长与土地不变的矛盾。

文治与武功,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尽管贾琏一个字都没提到立储的事情,却依旧给承辉帝造成了影响。

现在的承辉帝没有下决心,实际上李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再等等,再看看。”最终承辉帝还是没有下决心。

次日,承辉帝出现在内阁例会上,提到了贾琏奏折的事情。

没有多话,就提了一句,贾琏搞出了一种速度极快的船只,今后广东方面的信件,走海路要快很多,赶上八百里加急了。

接着承辉帝又道:“今年下半年,诸多大臣上奏,提到了立储的事情。朕想问问内阁诸公有何看法,畅所欲言吧。”

抛出这个话题之后,承辉帝面无表情的坐下。

这个议题有点要命的!

是个内阁大臣都知道,立储之事太过敏感,但总有人忍不住想赌未来,赌预期。

举个例子,大a反复虐股民,股民却依旧如同韭菜,割一茬又长出一茬来。

长记性了么?也许有人长了,比如本人,07年离开股市后,就再也没碰,不挣认知范围内的钱。因为凭运气挣的钱,一定会凭本事亏掉。

只不过本人环顾四周后发现,我认识的人里头,除了我,没一个离开的。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我这些年没在股市里亏钱,从别的地方挣钱了么?

坦白说,没挣,也没亏,因为房子买了一些,最终还是亏了点通胀率。

人生在世,有无数的人盯着你口袋里的那点积蓄,太难了。

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扯远了。大家领会精神吧。

总之呢,总是会有人愿意去赌一把未来的。

成功了,就是我牛逼,失败了,就是运气不好。

回到立储的事情上,赌未来,成功了,那就不是我牛逼那么简单了,失败了呢?也不是运气不好的问题。

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都说是吕不韦。相关的成语,奇货可居。

绝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吕不韦的成功,只有少数人,记住了吕不韦的结局。

前者觉得,有吕不韦做教训,我一定能赌赢,并且保住晚节的。

后者觉得,这类事情还是别赌的好,后果太严重。

内阁里头五个人,其实就很泾渭分明,有人铁了心要赌一把,有人则打死都不赌。

“既然朝野皆有此意,陛下不妨考虑一下日渐高涨的呼声?”郭衍就是愿意赌一下的人,只是还算谨慎,没说他支持谁,冒险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如果皇帝觉得可以,那就再说后续。

“天家无私事,微臣也以为,陛下需回应一下立储的呼声。”宁克的态度比郭衍要保守一些,实际上大差不差,他也是在试探。

“臣没有看法!”潘季驯根本就不沾边,就这事情,想让他表态,没门。

承辉帝把视线对着林如海,作为次辅,现在兼着吏部尚书的职务,配置与此前的梁道远一个级别,可以说坐稳了次辅的位置。

“是否立储,难道是臣子该操心的事情么?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于一时?”林如海的也很干脆的亮明态度了,反对臣子干预立储。

至于张庭恩,此刻正在欣赏面前的茶杯,这工艺不错啊,不愧是官窑的精品,回头走的时候,要不要顺一个呢?

承辉帝直接略过张庭恩,立储的事情,两人讨论了无数次,张庭恩的态度很坚定,别问,问就是没态度。

皇帝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有人想窥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