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官梯之【基层公务员】> 第382章 院士团队到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2章 院士团队到来(2 / 3)

阳笑容满面说道:“咱们的院士、专家听到是给迎江建设发展助力,都踊跃报名,其中几名院士更是对迎江有着深情厚谊,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刘来生院士,环境科学领域的领头人,更是在黄土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对这些真正的专家,每个人都会心存敬佩,周希赶忙上前握手,真诚的说道:“欢迎刘老,感谢刘老!”

王鸿涛紧随其后,热情的说:“欢迎刘院士,恭喜您喜获洪堡奖章!”

刘来生好奇的问道:“昨天我才决定来迎江,我那个奖章比较冷门,鲜有报道,你竟然知道?”

王鸿涛笑着说:“市委把新区建设的重任交给了我,我是诚惶诚恐、深感责任重大,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所以知道刘院士是黄土研究方面的绝对权威,更是知道了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洪堡奖章没您说的那么简单!”

“哈哈,你这个小年轻,很对我脾气,晚上我们好好聊聊!”

林向阳继续介绍:“这位是工程院院士吴中天,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方面的院士。”

听着名头都够吓人的,王鸿涛真的是有被吓到了,这位可是真正大神呀,小声对周希嘀咕了句:“书记,这可是三峡的总工程师!”

周希瞬间就变了脸色,真正的学者让人肃然起敬,恭敬的握着吴中天的手说:“吴院士,欢迎您来迎江指导我们的工作!”

吴中天和王鸿涛握手时笑着说:“你这个小同志,肯定知道我的底细,给领导打小报告!”

就算是院士,也有荣誉感,被人知道自己的成绩也会心情愉悦。

王鸿涛握着吴中天的手说:“三峡、龙羊峡、小湾水电站那可都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吴院士能来我们对新城的建设就有底了!”

林向阳又说:“这位是科学院院士沈从荣,国家地质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在地质岩石学上有深厚的造诣!”

王鸿涛对沈院士的事迹如数家珍,又收获了一波好感。

等林向阳介绍完后,王鸿涛彻底对这个团队放心了,都是大神级人物,绝对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省里专家只有科技厅总工程师,平时也算不错了,但是跟科技部首席工程师、分层结构专家张宪军比起来,好像不值一提了!

1月11日,刚上班,市委办就送来了院士团队的接待方案,王鸿涛简单的翻看了一下,基本不用管委会出钱出力,但是管委会的领导班子全部都是随行人员。

镇北区委副书记王成龙第一个来汇报工作,王鸿涛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成龙,镇北区的区长你没机会了,大概率是冯东,你别有什么情绪。”

王成龙笑着说:“书记,放心吧,我才刚提的副书记,时机不是很成熟,已经很知足了,这也多亏了你,要不然我还在宁阳窝着呢。不过再有机会,书记得想着我。”

“放心吧,推荐干部也是我这个区委书记的重要职责,这次新区管委会配备领导班子,我很早就把你排除在外了,镇北的区委副书记最好是直接去县区任职,没必要来管委会绕一圈,你能理解吧!”

“其实书记要我来管委会帮忙,我也绝无二话,都是干工作,在哪都一样。”

“成龙,来这么早是有啥事?”

王成龙笑着说:“书记,有些领导干部找到我了,他们不敢直接找你,让我传达一下他们的呼声,新区管委会要这么多人,好歹给咱们镇北留一些名额吧?”

“来这的大多数都是

“书记,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主要有两种情况,有些干部的子女考在县上了,还有些在乡镇农村,这两年镇北是你定的政策不让进人,所以有一定的诉求;再者,市直单位进步的领导岗位多、进步比较快、升职空间大,听说管委会现在还留着一些领导岗位,上个副科、正科基本难度不大,但是在区里,正科级往往顶天了,都成了单位一把手,当个副局长都是个人物了,所以很多人想来新区管委会;还有,书记想化解镇北区超编现象,正好把一些人调往管委会,岂不是一举两得!”

“成龙,你这套理论是谁给你教的?算你说的有一些道理吧,我先问问看空多少岗位。”

王鸿涛直接拨通了张志贵的电话说:“咱们的编制批了多少,现在上编的有多少?有意向没上编的有多少?”

“编办给批了185个编制,现在算上我们几个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共上编了95人,还有5个人正在办理手续,空缺85人。书记,赶快往来调人吧,人手实在不够用。”

“好的,暂时让大家辛苦点,肯定会往来补充人手。”

挂了电话,王鸿涛说:“成龙,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歹我还是镇北区委书记。这样吧,我给你50个名额,还得留一些名额应付领导,都懂得。你回去统筹分配吧,必须严格把关,一定要选年轻有为的干部,那些混吃等死趁早打消了年头。镇北空缺的岗位还是老办法,从超编单位选派,我估摸着今年连退休带离世的老干部,基本能解决超编问题吧?”

“书记,截止目前,在岗干部职工12685人,超编1000——1500人,离退休干部3762人,今年下来就差不多了,整个财政供养人数预计在15000——15800人之间,比2010年下降了3000多人,财政支出每年少了2亿以上。在职干部基本上是定岗定责,夯实责任,每个人都有事干,吃闲饭、养闲人越来越少,群众反响好了很多,现在想吃空饷已经很难了,一方面领导不敢放,干部们相互监督,包庇吃空饷要免职,另一方面走一个人工作就没人干了,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王鸿涛感叹道:“也许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一心向好、一心为公、一心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