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是陛下的玩物罢了。”
冰冷无情的话语从猫的嘴里说了出来,她从没用这么不屑一顾的眼神看过自己,就像看阴沟里的虫子。
如果不是知道她真心喜欢一个人时,那双眼眸有多么柔情似水,他想他都不会如此心痛。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求而不得,而是曾经得到过,却又失去了错了,许多事情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不该贪婪得连同她的身心都渴望占据,早在御苑初见的那一日,他就该不顾一切地将她囚禁在宫里,哪怕是她不愿意,哪怕是她反抗尖叫,至少他还能拥有她的身体。
其实现在也不迟,他依然可以将她囚禁在身边,用锁链将她的手脚绑起来,再为她打造一座绝世罕见的纯金囚笼,她会在笼中生下他们的孩子,今生今世也无法离开他一步。
可他不能这样做,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因为他知道,一旦将猫关起来,她就会慢慢地失去生气,那绝不是他想看到的样子。他终究是违背了皇祖父的期许,他爱上了一个人,而这份爱,让他成了祖父生平最看不上的软弱之人。
既然拿猫没有任何办法,那就只好放她走了。猫不恋家,每一只离家出走的猫都不会再回来,所以当猫头也不回踏出宫门的那一刻,他已做好了此生失去她的准备,可他的猫是那么与众不同,她回来了。
“风筝……风筝你还没给我…”
她连给出的借口都如此蹩脚得可爱。
猫最终选择了留下来,可内心并未因此放松,反而更加不安,整夜睡不着觉。
万一趁自己睡着时,猫偷偷跑了怎么办?怀着这样的担心,所以连合眼都不敢,通宵都睁着眼。
有时猫一觉睡醒,会被他通红的双眼吓到:“又…又没睡吗?”“嗯?”
“您好像很久都没有睡着了?”
“朕不困。”
猫满脸犹豫,欲言又止,也许是在想“人真的能不睡觉吗"这样的问题罢,她的心思并不难猜。
于是为了逗她,提出了不像话的要求:“那牵着手罢,朕就能睡着了。”猫居然没有反驳,乖乖将爪子递给了他。
这当然是谎话,实际上,由于体内扶摇之毒的影响,他长期遭受失眠困扰,但不想让猫担心,所以会假装睡着,一旦她稍微动弹,就会警觉地睁眼,为了不“惊醒”他,猫会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不动,直到四肢发麻,这让他暗自觉得好笑。
就这样过了几年,渐渐地放下了紧张,但还是不能让猫离开视线太久。女儿也长大了,会奶声奶气地唤爹爹娘亲,猫很喜欢女儿,母女俩有时会背着他讲一些他不知道的悄悄话。
日子本来再圆满不过,可偶尔还是会觉得遗憾,好像缺失了什么,直到那日在猫的枕头下翻出一块眼熟的玉佩。
“这是什么?”
猫正忙着和女儿拼七巧板,闻言抽空看了一眼:“哦,这是小时候一位贵人送的。”
“贵人?”
“嗯。”
“还记得贵人长什么样么?”
她凝神细思了片刻,摇摇头:“不记得了,那时我还小,只记得是位很亲切的大哥哥。”
他看着掌心的麒麟玉佩,出神良久,忽地问道:“小九,你知道麒麟是上古瑞兽么?”
“嗯?那又怎么了?”
他摇摇头,噙着笑道:“没什么。”
麒麟是上古瑞兽,却头生钝角,有好生之德,古人曾云麒麟“非明王不出”,所以麒麟与龙、凤一样,一向是皇室专用。这枚白玉麒麟,是被封为皇太孙的那一年,皇祖父送他的礼物,以此警醒他为人君者要以仁为先。
他想起一些久远的事情来。
亲政五年后,朝局逐渐稳定,他曾出宫南巡过一次。江南桃红柳绿,公子佳人结伴出行,耳边闻的是吴侬软语,眼中看的是湖光山色,那是一种不同于北地的温软风情。当宝船行驶到汉水一带,他因嫌成日待在船上无聊,又想起经学大儒任老先生似乎就在汉水之滨结庐定居,于是没有告知任何人,悄悄溜下了船。本想找一个人问路,没想到宝船停泊的这个渡口十分的偏僻,竞连个店家也没有。
彼时正是六月盛暑,头顶骄阳高悬,他被晒得满头大汗。那时的姬珩刚及弱冠,在宫里锦衣玉食惯了,身上还保留着一些公子哥儿习气,正打算放弃计划回船上时,芦苇荡里密案窣窣,突然钻出一个圆头圆脑的小姑娘来。
那小姑娘约莫才五六岁大,头上扎着两个小髻,一张脸白生生的,虽然年幼,但不难看出是个美人胚子,日后长大了,定是位风华绝代的佳人。她也没预料到会碰上人,脚步猛地顿住了,因为停得太快,还往前趣趄了一下,一双大眼睛瞪得溜圆地看着他。
姬珩不抱希望地问她:“小姑娘,你知道任老先生府上怎么走吗?”原本只是随口一问,并未指望这个还没他腰高的小女孩能给他带路,可她却出乎意料地点了点头。
“你知道?“他讶异地问出口。
也许是看出了他的怀疑,小姑娘犹豫了片刻,说:“任爷爷常来江边钓鱼,有时会叫我去他家吃饭。”
听闻任老先生致仕后寄情于山水,多了一个钓鱼的爱好,还取了个别号叫“寒江钓叟”,姬珩对她的话信了八九分。“那你可以给我带路么?”
他想,要人带路也不能没有半点表示,哪怕对方是个小姑娘。本想给她点银子,让她拿去买糖吃,可他并没有出门带钱的习惯,摸遍全身上下,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最后想了想,干脆将腰上悬着的那枚麒麟玉佩解了下来,塞进小姑娘手里。
“拿着,就当是你给我带路的谢礼。”
小姑娘年纪虽小,却很明事理,将玉佩退还给他,一本正经道:“阿娘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可你不是随便拿啊,"姬珩温和地劝她,“我的阿娘告诉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给我带了路,便是于我有恩,我应当谢你。你若不接受我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