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98章 新年说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8章 新年说酒(2 / 3)

边用了,当然北庭那古城历史久远的多名气也大的多。但玛县也不差多少啊?

「没有。俩酒厂都做的是散酒,」李建国拿直起筷子夹起咸菜吃了一口,抹了抹嘴放下筷子说道:

「散酒没有那麽大的成本,也没那麽多麻烦手续,做好后就能直接卖到门市部,就像咱队上的人也认这酒,山里的牧民也认这酒,那不就行了?做成牌子就得弄瓶子,加商标,增加成本不说,咱县里酒厂也没那麽大的产量……」

行吧,这算是小富既安还是目光短浅?

李龙又吃了两口菜,端起酒杯对着李建国和梁月梅说道:

「大哥,大嫂,这快过年了,咱喝一杯。去年一年,咋说比往年强一些。以前我不懂事嘛,去年我觉得还行,后面咱们会更好!」

「嘿,」李建国乐了,「小龙行啊,话说的越来越好了。」

「那说的对着哩!」梁月梅也端起了杯子,「去年多亏了你了,这一年到头,肉没少吃。娟和强强都长胖了,还挑起食了。家里日子也好过了,往前推两年,这谁能想?细粮都不敢天天给孩子吃哩!」

梁月梅的话里句句不离吃,这其实是最直观反映着农民生活的。去年以前,没分田到户,年底分粮食按二八比例,八分粗粮二分细粮,细粮就只能娃娃吃,李龙也吃。

但才二分细粮,根本不够,李龙又是大胃口。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梁月梅是最难的。

去年过年开始有了转机,李龙去拉木头拉回来冻羊,再后来搞鱼搞钱买细粮,再后来……

天天能吃上肉了。

这样的生活,就是旧社会的一些小地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梁月梅才会这麽说。

三个人把酒喝了,心里都是感慨。

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后面,还能更好。」李龙突然说了一句,他从李建国那里接过笼子,自己来倒酒,边倒边说道,「过完年应该就该土地承包了。那时候啊,咱们多包一些地,不光种粮食,种一些经济作物,靠着种地以后也能慢慢富起来。」

能富是能富,但一来是有规模,就是地块多,二来是得种对东西。李龙其实一直在想这件事情。以自己和大哥的关系,大哥不可能一直跟着自己干活,那咋说也是有自尊的。

大哥的长处就是种地,而八三年即将开始第一轮土地承包。四小队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土地多,比其他小队多好多地,而且土地承包的时候,只要有钱就能承包。

他隐约记得土地承包的时候是按产量按份,比如一等地二百公斤产量,二十亩地一份,初期承包十五年,三千块钱一份,其实这承包费很便宜了。

十五年之后就是到了九七年九八年,到时第二轮重新承包土地,还可以继续承包,那时候再往后就不动地了。也就是说,你承包过第二轮,等下一轮土地承包只是口头上的,实际上是不动地了。

一开始是显不出来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谁地多谁就挣钱,在北疆就是这样。

一亩地的年承包费在玛县已经达到了一千五,贵的还有到一千八的,哪怕就是不种地,纯承包出去,一家有个一百亩地,一年纯入十来万,不香吗?

当然,绝大多数家庭那时候是没有那麽多地的。

因为前期种地是真的不挣钱。从八十年代初,小麦的价格从两三毛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三四块钱,算是涨了十来倍,实际上其他东西呢?房子涨了得有一百多倍!

北疆的农民其实算是好的了。其他的,不能提。

「那包地费可不便宜……」李建国叹了口气,「咱家算是攒了一些钱,能承包一些,其他人家就不好说了……」

这也是第一轮土地承包,大部分人家基本上就承包了一份地,还有些乾脆就没承包。

包不起。

地还是队里的,当然还有承包多的,直到后来陆陆续续各家都承包了一些。毕竟土地是承载着农民生活的希望的。

「那种啥好哩?」梁月梅问了一句。小麦玉米肯定是要种的,毕竟是要交公粮。油菜也是要种的,油葵现在种的还少,产量不算高。种这些大都是为了交公和自己家里食用。

想要挣钱,就只能种经济作物。

「甜菜可以。」李龙想了想说道,「石城糖厂就收,就是这个种出来费人工。挖的时候麻烦。然后呢,可以种打瓜。」

「打瓜?」梁月梅愣了一下。

「打瓜嘛,以前我种过。」李建国轻咳一声说道,「以前在兵团种过,用籽的。不过那个抠籽麻烦啊!籽倒是贵,一公斤好几块哩!」

「这麽贵?」梁月梅问着。

「是啊,就是那黑瓜籽嘛。」李建国说,「一亩地弄好了能弄一百多公斤瓜籽,那时候一公斤瓜籽得两块吧?现在可能还贵吧?」

「三块,至少三块。」李龙隐约记得价格,说道,「抠籽其实是有办法的。咱家养猪,这种打瓜,那籽抠出来晾乾卖掉,瓜皮瓜瓤还能喂猪,和甜菜一样。」

「要是能好好抠籽,这玩意儿种着也行。」李建国点点头。

李龙就把他后世知道的办法给说了出来。

「能行吗?」李建国有点疑惑。

「保准能行,明年先试试,种几亩就知道了。」李龙笑着说,「石城炒货厂肯定收的,等开春问问种子公司可能也收,他们那里应该也有卖种子的。」

李龙觉得暂时种的东西也就这两样算是比较可行的了。

其实后世,这边因为地块大,各种作物大家都试着种过。比如西瓜,甜瓜,番茄(做酱用的,不是炒菜的那种,俗称罐头洋柿子),葡萄,食用花葵,小米,旱稻等等。

最终,种的最多还是棉花,然后是番茄和葡萄,这三样几乎将附近所有的土地都席卷了进去,玛县种棉的规模达到了百万亩。

什麽东西一旦成规模,都很难再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