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这样对方早就把心理价格想明白了,不像是可以议价的情况。
560万円。
这价格稍微有些偏高,但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等自己把评论稿写好,随便找几家大报社投了,估计很容易就能把这笔钱赚回来。
要是阳介那边想垄断这个新闻,那就让日刊体育新闻社把这钱报销了。
想清楚这些后,他果断点头,掏出支票本,刷刷刷写下了数字,然后将支票递给了田中碧。
两人一手交货一手交钱,随后田中碧便取来了新的空白磁带,准备接受他的录音采访。
森哲太郎捣鼓磁带录音笔时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田中小姐,冒昧问下,560这个数字对您来说,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是的。”田中碧的脸色变得无比复杂,她欲言又止,最后笑了笑,“是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数字。”
“原来如此。”森哲太郎看她样子就知道肯定是涉及到一些私人感情问题了,还是别再打探的好,“那我们就现在开始吧。”
“好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你好,田中碧小姐,鄙人森哲太郎,很荣幸能采访到你.”
森哲太郎很鸡贼。
或者说身为一名资深的评论家,他深知该如何精准的喷死对手,且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那天从田中碧家里回来后,他立即投入到工作模式中,只用了两天就写出了一篇标题为《伱也配做北川老师的对手?》的评论稿。
整篇稿子洋洋洒洒写了近5000字,后面再附上田中碧的录音采访文字版,差不多能霸占一份报纸的整个版块。
这么大篇幅的评论稿,在日本文坛上都闻所未闻。
即便如此,日刊体育新闻社还是立即采纳了这份稿子,不做任何删减,承诺会直接用它填满自家报纸的板块。
日刊体育新闻社对讲谈社满溢而出的敌视感连森哲太郎都感觉到了。
不过这些大佬间的厮杀和他无关,他只求用这篇评论稿助北川老师一臂之力,让即将发售的3月号《文艺》再续辉煌,直接把搞了联合征文的《群像》和《界》秒的渣也不剩!
为此他写完稿子后一反常态,谁也没通知,只偷偷给了日刊体育新闻社,然后叮嘱阳介就要在今天,也就是17号的《日刊体育新闻报》的附属夜刊上突然发表。
别整什么预热来拉读者们的期待。
就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日刊体育新闻社那边很配合,下午便派了员工偷偷把排版好的夜刊全部推翻,把板块的所有稿子撤销,只贴了他的这篇文章。
顺便还把560万円的封口费也给报销了。
傍晚。
森哲太郎看了眼时间,随后披上风衣匆匆下楼,直接乘坐地铁往最繁华的市中心而去。
他要去东京站附近的丸善·丸之内书店买《日刊体育新闻报》的那份夜刊,顺便看看读者们的反应。
乘上地铁,森哲太郎坐在角落里闭目养神,越想越觉得北川老师真有人格魅力,真厉害。
乙武洋匡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有那么点天赋被讲谈社看中,加上身体残疾的噱头,连像样的作品都没,居然也能出轨那么多女性。
可见国民对作家这个群体的崇拜和向往。
北川老师是去年当之无愧的文坛第一新人,今年的首作《国境》又是爆款之姿,他的身边一定围绕了许多美女,但他却能守身如玉,一直醉心于创作上。
这太厉害了!
想着想着,地铁到站了,他连忙顺着人流下车,直接赶往书店。
今天也是《界》的发售日。
文艺春秋和讲谈社联手搞了征文后,直接把重心又移回到了顶层的“上流作家”们身上。
多年的沉淀下,文艺春秋积累了一大批右翼顶尖作家资源,上一期就有六个大佬一起连载新书,让其月销量瞬间达到惊人的88万册。
这一期最大的噱头应该是石原慎太郎的《弟弟》的完结章了。
不过他多年来一直没写新作品,总是不断消费自己死去的弟弟,这次即便是《界》力推,也没在文坛激起多大浪花。
走进书店,客流量不多,大部分读者聚集在北川秀的个人书柜上,还在津津有味的翻阅着他的老书。
15号发售的3月号《群像》彻底烂了。
整一期刊登的基本都是联合征文的入围作品,但这些作品全被《文艺》上新连载的《秘密》等完爆了。
有更好的书看,谁还看你们那些代餐啊?
森哲太郎通过私人渠道刺探过销量情报,3月号《群像》两天才卖出去2万册不到,和上期天差地别,显然是被上期的《文艺》彻底卷光了读者。
难怪讲谈社会这么着急力捧乙武洋匡。
此时被摆在外面销售头台的还是那本《五体不满足》。
不得不说这书确实靠噱头吸引到了不少读者,而且乙武洋匡还主打一个励志人设和鸡汤故事,完美符合文部省的需求,被官方各种力推。
15号发售,两天就卖出去快12万册,这可是定价3800円的精装文库本,近两年实体书里定价排名第二,仅次于北川秀5500円的《且听风吟》。
看这样子,一个月卖出去三四十万册完全不是问题,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爆款——
如果没有自己在《日刊体育新闻报》夜刊上刊登的那篇评论稿的话。
越过销售头台,森哲太郎径直来到报纸销售区。
各大报纸的夜刊,人气完全不如日刊,只有寥寥几人站在那里翻阅。
他看了眼时间,送货员应该要把那份夜刊送到了。
果然,没过几分钟,几名穿着工装制服的搬运工便拿着一堆新的夜刊跑来。
那个自杀未遂后成为了北川秀狂热粉丝的店长立即起身相迎。
搬运工们将货卸下,然后把一块立式海报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