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99章 若向三国觅君臣,李郎才气配刘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章 若向三国觅君臣,李郎才气配刘君(4 / 5)

“届时,吾既无外援可应,又无内助可用,照样为袁氏所破。”

众将听闻,俱感到心急如焚。

暗叹袁绍好厉害的手笔,竟使我军进退两难,守也不是,撤也不是。

“可若放任豫州叛乱不管,我军失去后援,又如何能与袁军相持?”

曹仁一脸担忧地说道。

曹操沉吟半晌,对诸将说道:

“刘备亦有豫州之地,此次叛乱,他理应知晓。”

“今既是合力抗袁,当与之共议对策。”

这时候就得仰赖盟友出力了。

曹操可以摸着良心说,他在此次同盟作战中已经竭尽全力了。

仗都是在他的地盘上打得,损的民力也都是他曹操的。

现在又遇上这种糟心事,老刘你总不能见死不救罢?

于是,曹操领着众人来到刘备大营。

待通禀过后,两家相见。

一照面,曹操便开门见山问:

“玄德知豫州之危机否?”

刘备一颔首,“适才沛相陈珪发书信来,吾方知豫州有变。”

刘备所掌的豫州之地,主要就是沛国。

沛国的沛相是陈珪,身边有陈群辅之。

虽能够暂时稳住手下那帮人,但同样表达了诸县不愿配合政府缴税的难处。

尤其是沛国南部,这一带是最心向袁氏的。

早年间他们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虽然老刘家目前与袁氏有姻亲关系,但正牌的袁氏家主还在呢。

他们当然是选择正主。

所以摆在老刘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出兵平叛,强制征税。

要么采取怀柔之策,暂时停止收税。

待打败袁绍,战事结束后,这些持观望态度的郡县自然会重新回到朝廷的怀抱。

陈珪在信中表达了,希望刘备采取怀柔之策的请求。

因为他发现,目前豫州的百姓还大都心向袁氏。

如果强行发兵,只会适得其反。

更加让当地百姓认为河南暴戾,袁氏宽仁。

只有投靠袁绍才是他们的光明出路。

于刘备而言,他当然可以暂时放弃沛国的税收。

因为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徐州和淮南,沛国的收入于刘营而言根本不痛不痒。

但曹操这边可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曹营目前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豫州的郡县。

而现在曹操手上,就只有一个颍川,一个阳安了。

“今豫州之地并叛,属下皆劝我回去平叛。”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操亦不敢独断。”

“故来此与玄德共商此事。”

曹操向刘备表达了自己的难处。

又刻意强调手下人都在劝他回去。

言外之意,

就是在问刘备,你一个人在官渡顶不顶得住?

你要是能帮兄弟顶一会儿,那哥们儿我可就先回豫州去了。

刘备当然不肯放曹操走了,直接伸手攥住曹操的衣袂,沉声道:

“目前袁绍所忌者,惟曹公与备耳。”

“今曹公若走,备如何与之相持?”

就是能顶住,刘备也不可能自己顶。

要知道,刘备现在属于是在帮曹操打袁绍。

当然,从长远的角度看也是在帮自己。

但不论如何,老曹你也不能临阵卖我吧?

你有你的难处,我也得给我手下兄弟一个交代不是?

曹操故作为难,将手一摊:

“吾豫州之地尽失,钱粮难收。”

“兖州又是主战场,民力不存,稻谷尽毁。”

“将如何与袁绍相持?”

李翊在旁侧说道:

“曹公不还有颍川吗?”

“颍川之地甚富,应能再坚持两月。”

曹操用枣祗在颍川屯田,主要收入来源确实是在颍川。

曹操哂笑道:

“君莫非戏言乎?”

“以颍川之地,供给我两州大军?”

“纵然持得两月,待两月之后,又当如何?”

李翊乃道:

“今结盟抗袁,自当同心合力。”

“若曹公粮尽,我徐州绝不袖手旁观!”

诶!你这厮!

曹操气得胡子都要歪了。

乍一听上去,李翊这话还挺讲义气的。

但你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小子一肚子坏水。

现在我豫州有难,你不帮忙也就算了。

居然还想让把我多年积攒的老底给拿出来用,等用完了,你徐州才肯支援。

你小子是不是太狠了你?

“……好了,子玉。”

刘备挥了挥手,示意李翊莫要再说了。

转而对曹操说道:

“曹公不必担忧,豫州有难,我徐州不能袖手旁观。”

“自即日起,我军会每日供给军粮一千斛,助明州渡过难关。”

曹操闻言大喜,执刘备手道:

“君甚知吾心意也!”

“诚如是,我盟军必能战胜袁绍。”

李翊还待再劝,刘备却表示自己心意已决。

李翊只好作罢。

待出营后,李翊问及刘备缘故。

刘备却先反过来责备李翊道:

“我知先生出山之时,险死于曹军之手。”

“然是先生力推曹刘同盟,共抗袁绍。”

“今既两家合力,当摒弃旧怨,不该以私废公。”

显然,刘备认为李翊待曹操如此刻薄,肯定是在念旧仇。

因为相处了这么久,刘备知道李翊性格是非常宽仁的。

但唯独面对曹操时,总是下死手整。

李翊的心情,刘备能理解。

但刘备认为现在大敌当前,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

李翊眉梢一挑,正色问:

“公以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