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李翊的保证后,曹操、刘备各自回到大营。
亲自将本部军士召来,许下承诺。
即恳请士兵们再坚持最后一个月,只要一个月,他们就能够击败袁军。
大家再不用担惊受怕,受此营旅之苦了!
为什么曹操、刘备都迫不及待地向军士们许下承诺?
因为仗打到现在,不论刘营还是曹营,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士卒们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作战,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
所以许下一月之诺,也是曹刘的无奈为之。只有用这种没有退路的激励**,才能使士兵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用意志力强撑下去。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稳住军心与士气,但弊端也很明显。
即一旦曹刘失信,军营立马崩溃。
这也意味着,曹操、刘备都将自己一生的成败命运变成了一月的倒计时。
而这个倒计时的许下,也都来源于李翊的那一句话。
放在几年前,李翊做梦也不会想到。
会有这么一天,曹操、刘备这两位三国的风云人物的命运,竟会掌握在自己的一句话中。
但李翊此刻的心情却十分沉重,他将自己关在帐内,并不见人。
少时,人报赵云自青州运粮而回。
李翊闻言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赵云,抚掌欢笑,上前执其手道:
“子龙来的正是时候!正是时候也!”
赵云也未想到李翊见着自己会这么高兴。
早在两月前,他便接到青州牧李翊的命令,让他在青州筹措粮草,然后运到官渡前线来。
赵云在接到命令后,也是星夜兼程把粮食运送到。
只是没想到李翊见着自己,会这么高兴。
“云至官渡大营时,见诸军士皆战意昂扬,士气高涨。”
“想来战事还算顺利,怎的却见都督两眉紧锁,愁眉不展?”
赵云心细,也是看出来李翊面色不对。
李翊望一眼四周,乃拉住赵云手,将之请入帐内。
“此间不是说话处,子龙远来辛苦,莫站风口处。”
“且来营内相叙。”
赵云随李翊入内营,这才小心翼翼问李翊到底有什么事。
李翊便将盟军已经许下一月之内将破袁军的承诺。
赵云听到这个消息后,未感欣喜,反倒有些惊讶,问道:
“军中无戏言,今袁军虽然势弱,然毕竟有十万之众。”
“都督可是有十全把握,定能在月余之内击破袁军?”
李翊扯出一抹笑容:
“子龙乃是实诚君子,此事我便与你说了。”
“实不相瞒,我军中粮已尽矣。”
那这!!
赵云脸色大变,“行军以粮食为重,军中粮尽,都督如何敢许下如此重诺?”
李翊苦笑道,“兵行险着,若不许下此承诺,兵士如何继续坚持?”
“况子龙自青州运粮而回,不正解我燃眉之急么?”
唔……
赵云听到这话,暗自庆幸自己赶来的及时。
好在一切都在先生的料算之中,真是太险了。
“可饶是如此,我闻豫州失控,曹营断绝粮草,彼军中之粮俱赖我军供应。”
“云自青州筹办的粮草,若要供应两军大营,恐难支一月。”
“……足够了。”
李翊信誓旦旦地点头,“且再等等,吾为此战,筹备多年,断不能在此功亏一篑。”
无论形势有多艰难,李翊始终强忍着找袁军打打决战的冲动。
尽管打打决战,河南军并非一点胜算没有。
但河南毕竟输不起……
所以即便要打,就一定要保证能够打赢。
“……先生说要等,是要等什么?”
赵云虽才刚来官渡,但立马被当前严峻的形势给带紧张了。
他自己也没想到,官渡之战如此残酷。
两军主帅,只要谁犯一个错误,立马满盘皆输。
残酷,太残酷了……
“等候时机!”
李翊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便重新走出营帐。
背着手,望了一眼皎白的月空。
赵云跟出帐来,立在李翊身后,与他同赏秋月。
……
又过二十日,两军继续相持。
这段时间里,袁军与盟军也交过几次手。
但大多是点到为止,仅为试探,不痛不痒。
似乎两边都不敢再犯错了。
眼看一月之期便要到了,不论是曹营将士,还是刘营将士都越来越兴奋。
他们感叹这场仗终于要结束了。
但只有知道真相的赵云,此刻却心急如焚,他急急忙忙找到李翊。
“……先生,我军中粮食已不足三日。”
“先生还在等什么?”
因为李翊是总督整个盟军的军务,所以在粮草一事上,是严密封锁消息。
即便是最高领导人的曹操、刘备,李翊也仅仅是以敷衍的态度告诉他们,粮食还没吃完。
之所以隐瞒,还是为了防止别外生枝。
一旦消息泄露,士气立马就得崩溃。
就在赵云与李翊交谈之时,忽报有一军自南方而来。
李翊问是哪一军,人报说是宛城张绣。
原来,此前汝南叛乱之时。
李翊出动五路兵马前去平叛。
曹仁一路,关羽一路,郭贡一路,张绣一路,吕布一路。
总共五路兵马。
这五路加在一起,虽未完全将汝南的叛乱平息,但成功掐住了其扩散之势。
局面基本稳住,张绣身在汝南,大感不安。
于是问计于贾诩,贾诩便建议张绣以为国讨贼为由,前往官渡前线助力。
张绣从前言,率本部兵马,赶到了官渡。
李翊便亲自出营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