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选接受或者拒绝,没有讨价还价的馀地。
若是两国君主拒绝这份最后通牒,那大明将在三日后对两国正式发动全面进攻。
双方的战争正式开始后,大明就不再接受他们的投降了。
在俄国人和奥斯曼人看来,这其实是一封宣战通知,约定三日后正式开战。
那个莫斯科公爵和安卡拉公爵,与现在的地位相差实在太远,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直接接受的。
俄国君主亚历山大和奥斯曼君主塞利姆,听完通告之后送大明的使者出宫,然后不约而同的问自己身边的近臣。
自己是否应该离开首都,到内陆地区去指挥作战。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都知道大明的海军非常强大,而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和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堡,都是沿海的港口城市。
战争一旦爆发,这种港口城市都将直接面临大明的舰炮威胁。
虽然两个城市都在海湾和内海深处,不至于被从外部公海直接袭击,但是他们不太确定自己的海军能阻拦大明海军多久。
他们在这几年都专门了解和分析过,大明军队在过去二十年内的历次战争行动。在北伐灭清的战争中,当时还是吴王的朱简烜,就直接指挥海军从海路出发,突然袭击了清国的沿海港口。
占领清国主要港口,封锁了清国的出海通道,然后直接用船送陆军登陆,包围了清国国都,最终迫使清国皇帝直接投降。
在对葡萄牙的战争中,大明也是用海军直接袭击占领了港口,然后迫使葡萄牙国王投降。
在后续的美洲和欧洲战争中,大明都习惯于采用以海制陆的策略,采用袭击控制港口进而控制内陆的战术。
大明还有一种特殊的飞行骑士,能够在空中侦察并直接发动进攻。
这种飞骑士协助海军和陆军,让大明的进攻手段更加的丰富多样,更加的难以对抗。
所以过去的这几年,俄国和奥斯曼君臣都做好了放弃首都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迁都内陆的准备。
俄国人准备还都莫斯科,奥斯曼准备迁都安卡拉。
不过,他们现在也只是做好了准备,却并没有提前迁都内陆。
同时在面对大明的「宣战通知」的时候,也只是考虑迁都,并没有立刻动身。
这说明他们对大明军队的认知仍然颇为有限,根本不清楚他们与大明军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实际上,他们三国现在没有直接投降,也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明有多强大。
现在大明主力军队的总体水平,放在二战时代都算是先进的。
步兵制式武器,是高水平的栓动步枪,普遍列装了重型机枪和班用轻机枪,特殊部队还有冲锋枪。
军队中有大量的两轮和四轮机动车辆,有大量专门的货车和运兵车,有大量的飞机和火炮支援作战,还有各种装甲战车。
主力部队普遍列装了战场电话设备,分支部队大面积使用无线电报设备,战车丶飞机丶炮兵都有无线电。
无论是火力强度丶机动能力丶指挥效率丶侦察能力,全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
没有直接跟大明军队交手之前,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和军官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的大明是一个什麽样的对手。
甚至就算是交过手了,只要稍微过了几年,大明军队就又是另一种形态了。
比如说与大明打过仗的奥斯曼,当初在北非的交手经验反而会形成误导,让他们觉得自己现在与大明的差距并不大。
虽然当初他们打不过大明,但是在那之后他们也完成了一轮改革,建立了一批新式的军队。
以前奥斯曼挡不住俄国的进攻,现在新军面对俄国能打出优势。
那麽面对大明的时候,就算仍然是相对弱势,但也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了。
单纯用于本土防御的话,应该能够挡住大明的进攻。
与此同时,在美洲和欧洲战争的时候,大明只有少数几艘排水量一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是以侦察为目的建造的。
现在已经有了一批排水量四万吨的航空母舰,还是专门为了作战设计建造的攻击性航母。
单艘航母搭载的飞机数量,也从二三十架直接跳到了八十到一百架之多。
当时大明海军的飞机总共只有一百多架,现在大明一艘航母就能搭载一百架飞机,海军的飞机总数已经超过了一千架。
关键是飞机本身的性能也都有了颠覆式的提升,发动机功率已经从两百马力提升到了一千马力。
最大平飞速度都从每小时两三百公里,提升到了五六百公里。
航程也提升到了将近两千公里。
就算是让当初的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出来,再次面对大明的攻击性飞机,也会大吃一惊的。
实际上拿破仑已经惊呆了。
波兰境内的东西贯穿铁路修建的同时,大明就在波兰东部边境修建军用机场,同时源源不断的向当地输送作战飞机。
从几吨重的小型飞机,到几十吨重的大型飞机,总数量迅速突破了五千架。
后续几年的备战过程中,大明的飞机产能完全铺开,又陆续补充了五千架飞机进来,现在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架。
单纯这个数量就让拿破仑感到惊恐了。
大明的飞机不可能只放在波兰,巴尔干战场肯定也会有,天方战场上丶印度战场上丶西域战场上肯定都有。
波兰和东欧战场上就有整整一万架飞机了,大明在整场战争总投入了多少架飞机?
怎麽也得有三万架吧?夸张一点五万架也正常……
拿破仑知道大明有飞行机器,有操作飞行机器在空中作战的飞行骑士。
在义大利和德意志的战场上,拿破仑法国的将领和士兵们,都面对过这种神奇的飞行骑兵。
但当时大明只有少量飞机,整个战场上只有几十架几百架。
因为太过神奇,让拿破仑以下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