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玄幻魔法>大明不革命> 第四三五章 要权还要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三五章 要权还要钱(2 / 3)

“自由邦权力默认属于地方,绝大部分地方官员不是中央朝廷任命的,地方的独立性仍然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王国朝廷向自由邦派驻的少量官员,是要代表王国朝廷压制地方官员和贵族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权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在下派的官员内部搞分权制衡,那他们还怎么跟地方贵族和官员对抗?

“现在我们要派到地方上的官员和机构必须是能够大权独揽的。

“最佳的借鉴对象,根本不是大明现在本土的地方监督机构,而是崇祯以前的锦衣卫甚至是东厂。

“在地方上调查、审判、处罚一把抓,唯一权力来源只有中央朝廷授权。”

大皇子朱靖坤说到这里的时候,另一边的九皇子朱靖坦忍不住反对了,或者说是反对式的提醒:

“崇祯朝以前的锦衣卫和东厂,在民间以及官僚中的名声可是极差的。

“如果以后官方派出的人员,在地方上搞出了类似的声誉,对王国朝廷甚至大明的声誉都有影响。

“相比锦衣卫和东厂,秦汉甚至先秦的郡守和县令,以及两汉的刺史和州牧更合适吧?

“实际上,由于自由邦的地方官员仍然还在,而且主要是地方选拔担任的,这与先秦时期的地方情况类似。

“中央朝廷安排一个名义上大权独揽的官员,实际上行使的也是他能够控制的那些权力。

“他能够夺取多少权力,看他个人的能力和朝廷提供的支持。”

大皇子想了想:

“先秦的太守,或者两汉的州牧和刺史,确实可以这样安排,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

“不过整个美洲,在大明的体系之中,也只是一个省份的地位,用实际地位与总督相当甚至更高的州牧并不合适。

“我们可以将自由邦视为郡,视为地位类似于府但又规模更大,同时自由度也更高的地方机构。

“对于王国朝廷而言,刺史的名义和责任,可能都更适合。

“但对于自由邦百姓而言,太守的称谓显然更容易理解,可以用‘守护民众’的名义翻译成英文。

“自由邦太守受王国朝廷任命和指派,总管地方官僚机构和贵族的监督事务。”

九皇子听完大哥的进一步的设想,也没有反对:

“那么这样做的理由呢?对民众解释为什么直接设立一个机构,而不是设立分门别类的齐全的地方机构?

“王国省份的监督和审判都分开了,自由邦为什么不分?

“因为更多的机构需要更多的成本?因为自由邦地方状态与省份截然不同?这样的理由足够吗?”

大皇子也直接点头:

“这样就行,我们可以狮子大开口,他们一定要设立齐全的机构的话,那就开出一个自由邦肯定无法接受的价格。”

大皇子话音刚落,五皇子忍不住插嘴了:

“那后面应该还要讨论科举的事情,科举也要让太守一个人负责吗?这是否真的太大了?”

大皇子没有接话,十皇子提了一个意见:

“科举不是日常事务,最基层的科举也才每年一次,需要举行科举的时候,再让王国负责科举的部门派人去吧?”

九皇子这次立场鲜明的直接反对了:

“不行,科举是与监督同样重要的事情,而且几乎不会产生负面作用的事情。

“真正普遍建立了科举和学校系统,中央朝廷就基本控制了地方官员入口,所以绝对不能凑合了事。

“科举不只是要考试,还要管理民间有功名的人,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官员。

“这些人就算是不当官,也要发挥传递民意的作用。

“他们是地方上的民间监督者,也会被选拔参与自由邦法律事务的讨论会议。

“必须让这些人心向朝廷,而不是地方上的自由邦。

“科举考试确实不能算是是日常事务,但是对这些人人员的管理却是日常事务。

“我的建议按照大明在海外省份的正常做法执行,建立尽可能完善而且传统的学校体系和考试规则。

“建立传统的县学和府学,给生员和举人们发生活费用,组织他们当期参加官方活动。

“按照标准组织县试和府试以及岁试,这些初级的每年举行的考试,以及当地有功名人员的联络,可以都交给太守负责。

“但可以给太守安排一个佐贰官,专门主管辖区内的学政事务。

“然后再根据自由邦的情况,设立几个合适的乡试区,由王国朝廷安排主考官去主持乡试。”

十皇子被自己这个大不了多少的哥哥毫不遮掩的正面反对,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早就已经习惯了。

这个哥哥本来就是能反就反,今天反对的少了才是稀罕事情。

听他念叨了一大堆之后,十皇子立刻追问或者反问他:

“你把话所请出差,县试和府试要具体怎么安排?

“自由邦的县直接对应大明的县吗?那自由邦的县的数量是不是太多了?

“朝廷要不要给每个县安排一个县令和县学官?

“还有自由邦能对应府吗?乡试区具体又是要怎么安排?”

九皇子对这件事情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在前面的规划中含糊其辞了:

“这些细节还要具体讨论,但是无论怎么安排,原则应该是确定的,就是要重视而不是应付。”

十皇子呵呵冷笑不语。

十五皇子在这个时候接上了话茬:

“我觉得吧……我们的县试和府试的区域,不能与自由邦和下属的县直接对应。

“不只是因为完全对应设置的话,朝廷要安排的人员就太多了。

“也是要考虑,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地方官员的管辖区域,将既有的地方机构拆分重组,本来就是掌控地方的一种手段。

“所以就算是太守的辖区,也不一定要完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