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汽车炸弹
<
底特律,曾有汽车之城的美誉。是美国五大湖区城市,仅次于芝加哥的大城,同时也是全美第十四大都会区。
比邻加拿大的温莎都会区,让底特律一温莎边境是北美第二繁忙的国际过境点。第一是加州和墨西哥边境的圣地亚哥一蒂华纳。
然而受到产业外移和全球化概念的影响,使得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遭受不可逆的打击。
在二战战后,受到产业复苏被吸引来此的工人们,因为失业与贫困,反倒成为治安问题。而治安进一步影响富裕阶级外迁,连带造成市政税收下滑。
60年代所留下的工会及退休金制度,对低收入族群的补助,大量基础设施的维护经费,这些支出无不是与日俱增。
市政府收入不断减少,支出不断增加,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们可以感受到那明显的每况愈下。
在亨利穿越前的记忆,底特律市政府可是在2013年宣告破产重整。在这个漫威宇宙,
似乎也没能摆脱这样的宿命,朝着破产的道路大步迈进。
纵使是在90年代,这个美帝自认为天下无敌,各方面都遥遥领先全世界的时代,底特律依旧飘散着一股衰败气息。
只是今天,让这座如同死水般的城市活络起来的,却不是什么好事情。而是一辆暴冲的汽车冲撞过人群,撞毁不少路标或路边车辆等公共丶私人财物。
已有数辆警车追踪在后,却没有警察敢冒然朝着那辆失控的汽车开枪,因为车上载出妇女和孩童的尖叫声。有人说是被绑架的人质,也有人说是驾驶者的无辜家属。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比起用开枪想让罪犯车辆停车,更好用的方法还是pit技巧。
只要能够追上对方的车辆,车头朝对方车尾轮胎侧一顶。通常会让罪犯车辆的后轮失去抓地力,从而失控,最终撞停或侧翻在某处。
一方面想用小手枪把车辆逼停非常困难。纵使是打中轮胎,使其爆胎,驾驶真要硬开也不是不行。
打中其他部位就不用说了。能够一枪停车的位置很少,双方在移动中能命中的机会更小。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挨枪的罪犯不一定会停车,谁不是咬牙撑着硬开。得把人打死才有可能停车。
人一旦打死了,就又是写报告的日子。所以比起杀人,警察宁可毁车。
包含爪钉拦停的方式在内,美国警察的思维不是将伤害降到最小,而是将事件尽快平息。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将事情控制下来,并且损失最小小化。
这辆暴冲的汽车并没有逃过美国警察的传统技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失控到侧面翻滚的程度,就只是撞到路旁的消防栓上。
凹陷的车头牢牢卡住向上喷着水柱的消防栓,这辆失控的汽车总算停了下来。
前后包夹的警车,立刻下来数名警察。他们持枪上前,大声喝道:“dpd,车上的人高举双手,全部落车!”
后座的女人和小孩瑞开已经碰撞变形的车门,不顾身上的伤势,离开汽车。立刻就有警察上前,控制住没有武器的他们受到惊讶的女人和孩子,那是连串俄语劈哩啪啦地说。在场的警察没一个听得懂的,
他们只能直接把人押着,带离现场。
驾驶则是被爆开的安全气囊挤压在驾驶座,加之突如其来的冲撞,让他无法动弹。
警察们却不管这些,纷纷举着枪,小心地走到车前与驾驶座旁,不顾消防栓喷出来的水,他们可不想把人放跑。
“把手放在我们看得到的地方,落车!”距离最近的警察大喊道。
艰难地把手从半消风的安全气囊后伸出来,驾驶操着一副俄国腔英语说道:“我不能落车,我不能离开驾驶位。座椅下面有炸弹,只要我一走,就会引爆。
警察一点也不信驾驶的说词,喝斥道:“你在说什么屁话!你知道你开车一路冲撞,
撞到多少人吗。落车!”
驾驶只是坚持。“我不能落车。我油门踩下去之后就卡死了,煞车也卡死了,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停车。我只想快点开到郊区,再想办法停车。”
得要到占领伊拉克,中东恐怖分子开始用非常规手段反击美国,汽车炸弹攻击方式才会深入美国人的人心。
所以驾驶的坚持,被警察认为是推托之词。那一嘴毛子腔,更让白人警察在天平上的不信任侧增加砝码。
枪在手,天下无敌的盲目信念让警察粗暴地要把人拉落车。“我不管你有什么状况,
给我他妈的滚落车!”
刻意被调整到不那么敏感的压力板,是为了避免车辆在行驶的颠簸中触发引信。
但一个白人中年男性被从座椅上拉开的压力差距还是触发了引信,放置在驾驶座下方的tnt炸出轰天巨响!
汽车炸弹攻击并不都象电影中一样,会炸成一团火球。基本上只要没引爆汽车燃油,
想看到火球可没那么容易。
而且这个炸弹没有刻意加装杀伤设备。象是手榴弹的破片丶地雷的钢珠等等,都是为加强杀伤力而被另外添加的。
就只有tt的爆炸威力,以及被炸开的座椅椅垫,将屁股才离开座位的驾驶者和拖着他的警察炸翻在地。
离得稍远一些,但也包围在出事车辆旁边的警察们,也被这股震撼威力震退。有人甚至吓得坐倒在地。
这时车前引擎盖下冒出火焰与黑烟,炸弹爆炸不可能不给汽车带来伤害。
离得近的警察,脑袋还在嗡嗡作响。稍远一点,只是被吓到的那些人瞬间反应过来,
连滚带爬上前,要把爆炸中心倒下的两人拖离现场。
然而不论是驾驶,或是他们的小队长,都是七孔流血,内脏受爆炸威力影响而严重受损。相较之下,那些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