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事合乎秦法,臣无异议!”
韩非立刻附和,
“臣也无异议!”
王翦蒙恬李信张苍诸人也马上附和道,
“臣等也无异议!”
等重臣们纷纷表了态,其他大臣也急忙附和起来,刘季樊哙忙大喊道,“王上英明,臣等也无异议!”
挨在一起的两人异口同声喊完,又不满地悄悄踩了对方一脚。又想趁机在王上和太子面前表现,虚伪,谄媚!!曹参周勃夏侯婴对视一眼,都暗暗头疼不已。秦王频频颔首,面色这才重新和煦起来,笑着催促他的太子去接诏。早在王绾出来劝谏时,李世民就改了主意要坚定跟父亲站在一起,遂从善如流起身,从蒙毅手中接过了诏书。
秦王目露骄傲看着孩子,下令摆宴设酒。
受邀参加这场庆功宴的寿春侯熊犹,接过了宫人奉上的金樽。看着随乐翩翩起舞的乐姬,看着满殿喜气洋洋的秦臣,他端着金樽的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他知道,自己不配当熊姓儿孙。
他也知道,自己被宗室们推着上位后,应该听从屈辞的建议,延续兄长的遗志,命楚军与秦军死战到底。
就算楚国注定要亡在秦国的手里,他这楚君也该在秦人打进寿春王宫之前,跟着项渠逃亡,或是以死殉国.…
可他真的做不到啊!
景嘉给他分析过了,秦军有后援,而楚军,就算把宗室那些逃亡的人再召回来,跟着项燕一起上阵拼死抗秦,也不过是白白送死罢了。还有,战事是在楚国的国土上进行的,再打下去,百姓今年若无法正常春耕,朝廷的粮草,也只会越来越捉禁见肘时.…与此同时,他还召来大巫占卜了几趟,每一回的卦辞都是“大凶,国殇”,这意味着,楚国气数已尽,天道已经选秦而弃楚了!身为受万民供养的君王,在一个明知必败的结局面前,他又岂能为了所谓的王族尊严,视楚军将士的性命为草芥,视楚国子民的困境为无物?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宗亲担忧地看着他,生怕他在这个秦人的狂欢庆典上,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
熊犹向对方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颤手举起金樽站起来,强笑着朗声道,“单咩惇惇,如霆如雷,秦统中原,威动四海,臣熊犹为王上贺!”有他起了这个头,那些被迫迁居咸阳的楚国宗室公卿,急忙也起身附和起来。
秦王心情愉悦,含笑接受了楚国君臣的再一次公开臣服,举起樽中酒一饮而尽。
这时,老得牙齿都快掉光的右丞相隗状,颤颤巍魏举樽起身,语气激动道,“王上,如今六国已灭,天下已定,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以宫室钟鼎正礼法之道,请王上于咸阳北陂修筑六国宫室,运九鼎置放于章台宫前,以彰显我大秦之威!″
文臣宗室们纷纷点头赞同隗状这话。
立下这种前无古人的功绩,作为胜利者的秦国,当然要极尽渲染宣扬之能事,让六国贵族和庶民看清楚一一
当今的天下,早就没有什么燕赵韩魏齐楚之国了,就连六国的宫室,也被秦国如数“搬"来咸阳了,休要再生出什么乱贼之心!齐国来的儒家博士们,虽然对此颇有微词,但秦国干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想筑宫炫耀也是人之常情一一
毕竞,秦王并不是铺张奢靡的君王,人家登基到现在,也就修葺了一下章台宫,而他们的齐王在位时,新修的宫殿是秦国的数倍.…这让他们这些齐人,怎么好意思开口劝谏此事?韩非的面色却凝重起来,在看向殿上笑得如春风拂面的秦王后,顿时心中一沉。
他正斟酌着该怎么开口劝谏,就听到太子清脆的声音响起,“阿父,孩儿认为此事不妥!”
韩非不由暗松了一口气。
有了太子出言反对,那么,满朝文武的赞同,就难以再有什么分量了,善!对修建六国宫室的提议颇为意动的秦王,转头不解地看向李世民,“我儿以为,何处不妥?”
李世民站起身来,目光与父亲对视,
“孩儿以为,自惠文王东出函谷、自昭襄王长平一战、自先王攻破周王畿,天下人就早已领教过我大秦的威势了.现在,该让天下人看到的,是大秦的仁善!”
秦王微微蹙起剑眉,
“寡人已答应你,今年会为楚地之民减赋一成,这还不算仁善么?”熊犹顿时眼睛一亮,减赋一成,秦王竟有此仁义之举?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选择降秦,确乎是有了值得的意义。隗状立刻劝道,
“太子有所不知,我秦军的战场之威,震慑的是野心勃勃的列国君臣,而我秦国修建六国宫室,要震慑的,却是那些不安分的六国臣民.…”说着,他状似无意地瞟了几眼殿中的楚国勋贵,看得对方心中忐忑如坐针毡。
秦王起身来牵起李世民的小手,
“寡人认为,右丞相所言极是,朝廷修筑六国宫室,置九鼎于章台宫前,为的皆是安民攘内.….”
李世民知道父亲误会他的意思了,忙飞快解释道,“阿父!自献公时起,大秦就在接连征伐出师,而百年来,列国也在增税加赋,天下伐交频频,不管是我大秦的庶民,还是六国的百姓,都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了.…
如今好不容易停了战端,我们应该把国库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安抚民生上,譬如,燕赵边关的长城尚未连接,还有部分城墙早已年久失修,再譬如,六国多地的沟渠早已坍塌淤堵,一遇洪水早情便要殃及多处田地……六国宫室是何其恢弘壮观,要在咸阳城中修筑它们,所耗人力财力不知凡几…孩儿恳请阿父把促筑六国宫室的钱财,用来修长城,用来兴修水利!”说着,李世民挣脱了父亲的手,朝他郑重跪下叩首一拜,“若修六国宫室示威于天下人,天下人虽惧怕秦国之威,却不会真心服秦,而以民生之利示恩于天下人,则天下人都会自认为是秦人也!既然六国之人,都心甘情愿想要当秦人,又怎会再有乱贼逆反之事?又何须再让朝廷安民摇内?请阿父答应孩儿的请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