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不是朱允炆> 第六章 存在主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存在主义(1 / 1)

私下对话,僭越失矩,很是正常,

爷孙对谈,说得再荒唐,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皇爷爷,孙儿认为,历代王朝,政事皆出于中,而上行下效,多有失真,是中央不察四海之微只览八方之大,由此积累诸多顽疾。”

他不这么觉得,

因为很多政令在决策者看来是好的,正确的,

比如洪武八年的中都案,李善长之流欺上瞒下,害苦了凤阳的百姓,才令他下定决心要杀一杀功勋世家的歪风邪气,

“政出中央……孙儿是说我不懂得地方政事?”

朱允炆知道自己说错,连忙解释道:“皇爷爷,我的意思是很多官员不懂得地方为政的道理。他们皆出自科举,学的乃是执政治国的大道理,却并不知晓如何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

“但孙儿觉得,正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县城组成了庞大的大明帝国,阉人为祸,乱的是内宫,而县城生祸,乱的才是天下……,天下,天下亡于民生之多艰。”

“科举选出来的人才,并非无能,只是……”

他声音逐渐小了,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空谈,

只是肤浅地认识到地方地主豪强并列,令中央政令无法下达到地方有效实施,

大明土地的产出,大多变成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滋养,

但他并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越来越不知所言,

但如今的科举取士,又改变不了这样的问题,

朱允炆本人和他的灵魂对当下世界的认知,还是太少,

地主和豪强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百姓没有反抗?

他要深入到实践之中去,哪怕是一座小小的县城,才能让认知和实践达成统一,

“好孙,你还未壮。”

他在洪武十七年定下新的科考大制,今年秋是新制以来的二次乡试,

还未开考,他就说自己选上来的人不堪大用?

年纪太小,经历太少,

不少书生从农田,牛舍,马房一步步考上来,懂得民生艰苦的道理,

但更多的人会成为大明的肱股之臣,

他们的思维还是相差太远……

他们彼此的深层内里还是互通的。

朱元璋慈祥地抚摸着朱允炆的脑袋,

说到这里,就意味着朱元璋已经没有耐心继续听朱允炆说下去了,

他行过礼,便捏着一块豆腐缓缓踱步离开奉天殿,转身将豆腐塞进了嘴里,认真咀嚼,

朱允炆揉着太阳穴,感觉没有一刻停止思考,小小的脑袋有些酸胀,

尤其是最后的话语,

他空谈是好事,

朱标虽然已经在东宫处理一些政事,对皇帝提出治国理政的意见,他日日陪伴左右,了解政要,

所幸朱元璋是实用主义者,他所偏爱的政治哲学,指导他选取在短期内卓有成效的手段稳固政局,发展经济,训练甲兵……

而且,天下政事皆出宫中,他对一切具有极强的掌控力。

他来到大明朝,是一场意外将天下这个巨大的筹码放在了他手中,

朱棣类朱元璋,所以四叔想要做皇帝,是一种必然,

因为按照原来走向,朱允炆接手时手上武将无武功,文臣多幻想,

假如延续历史的脉络,在与朱棣的争斗中,他赢面太小,几近于零,

赢了,他才能将自己的生命,自己认同的理念,延续下去,

赌朱元璋自信,宽厚,

赌他想要将大明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

甚至,是那么一两个词,

朱允炆心中急切,但他并不能急切,甚至表现得比以往更加儒雅平和,

才是他有没有可能让这枚“千秋万代”的种子,真正扎根的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