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抛夫弃子的女知青> 第五十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1 / 5)

第51章第五十一章

老四结婚,他当二哥的忙前忙后招呼客人。新婚当天喝酒喝的浑身好像被酒腌出来的,自己闻闻都嫌弃,虽然媳妇不在,他还是自己打了水先洗了洗才上炕睡觉。

新媳妇娶回家了,翌日一早老四来喊他,说是娘让他回家吃饭。这还挺稀罕,这几年他媳妇不在家他自己单过,他娘可没喊过他几回。“好,等我一下。”

过去一瞅,兄弟四个都在,之前被他爹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回他妹妹妹夫也被叫回了家。

“爹,您这是开家庭会议?”

老汉敲敲烟锅,掏出烟盒拿出烟丝继续装。“对。你们姊妹几个如今算是都成家了,也该商量商量我和你娘养老的事儿。家里的积蓄这回都给老四娶了媳妇,进的礼钱还了些账也没剩几个。我们老两口啥都没有,你是干部,你先说吧。“您老不一直说长幼有序嘛,让大哥先发言吧。”老大这人吧,属于记吃不记打的货色。之前被他收拾成那样,但这些年过去,早都忘到了后脑勺。不过不在一个锅里吃饭,摩擦自然也就没多少。“我是老大,按理爹娘跟我住。你们呢,一年看着给些粮食,我看大队其他人家好像大部分都是这样。”

老大媳妇赶忙站起来:“那要是爹娘有个头疼脑热的呢?或者说是病在炉上起不来,那咋办?”

老大暗自给了媳妇一个夸赞的眼神,这补充非常到位。既全了作为老大的面子,又不给他们漏洞钻。如今爹娘都还能干活,跟着他们是他们沾光。等以后不能干了,那其他人也甭想啥都不管。

就他们这点儿小九九,别说当大队支书的李成林,就是老头子都能明白。当即冷哼一声,翻了个白眼。

“我们如今好胳膊好腿,还轮不到你当我的家。我跟老四过,你们一家子自己过去。每年你们各自给三尺布的钱票,八十斤粮食。二十斤细粮六十斤粗粮。等以后需要侍候,你们五家轮流。”

老大皱着眉,他才不信老爹说的没剩一分呢,老四结婚进的礼钱不少:"爹,都是跟着老大过”

“屁、好多家都是跟着小儿子的,我们也跟着小儿子。就我这办法,你问老二公道不公道?”

李成林经常给人组织分家,对此情况非常熟悉。之前他和老三已经分出去,每年也给父母粮食。但没具体规定必须多少,毕竟那时候还是大集体,粮食管控。

如今父母这么提,这明摆着针对他们所有人。“爹,城里成人每月三十二斤粮。我们四家一共得给你们三百二斤粮食,也就是您二老差不多半年的口粮。您二老有土地三亩七,种玉米的话产出在三千左右。爹您身体情况,种这小四亩地没任何问题。何况大家都在一个村儿,需要的话大哥三弟还有妹夫都是劳动力,都能帮忙。”他这算盘,那当然是非常清楚。对于大队哪里的地产出多少,全部心中有数。眨眼之间数字明确,意思你们掂量。

他出这些当然没问题,可老爷子就不考虑一下大哥、三弟和冬麦的情况嘛。都不富裕,在你们完全能自理的情况下,是不是不能只偏着老四一个人。“爹、”老三被媳妇捅咕了却依旧不会说,最后还是他媳妇上前说:“都不宽裕,您知道的。房子漏雨今年夏天咋得也得修修,让人帮忙得管饭,今年第一年自己种地,也不知道收成能不能赶上集体时候。”老大媳妇也赶快说:“我们好几个孩子呢,就这些地如此都愁不会种。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粮食,一家几口害怕喝西北风去。”赵平作为女婿一直没出声,他能跟李冬麦结婚全靠二舅子。他听二舅子的,二舅子说给他就给。

如今土地全得自己归置,许多人怕但他不怕。二舅子不反对,他就出这粮食。

李冬麦跟他一样,也是看李成林怎么安排。大哥大嫂这种平时只会扛着锄头锄草干割谷子之类简单活计的人肯定担忧。“你个蠢材、"老汉一烟锅敲老大脑袋上。“干活你不会,生孩子你一流啊。蠢货,今年跟着人好好学学。”

“知道了,知道了。"老大嘴上这么说,可一辈子的习惯,哪是那么容易改的。看他眼睛就知道,根本没当回事。提到了他的短板,提醒他需要人帮忙,他当即主动开口争取。

“爹、您就可怜可怜我们。您二老身体康健是我们的福气,给我们时间缓缓,等以后日子宽裕我们指定孝敬您二老。”老三媳妇也跟着,给公公戴高帽。“爹最是通情达理,满大队的人谁不夸。现如今的确是困难,爹看能不能少一些,我们做儿女的都感激父母。”李老汉这人一辈子吃软不吃硬,儿媳妇给戴这么高的高帽,他当即就飘飘然起来。

“那就少上一半,你们看咋样?”

“行,谢谢爹。”

“那行吧。“老三媳妇应了,老大也不好再说什么。少一半就是只给四十斤,四十斤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李成林补充:“冬麦是出嫁的闺女,分家没她的份儿,孝敬的是不是也相对减少?一般这种事儿都不要求闺女,都是看闺女自己的心意。”老汉叹口气,他如今是真的弄不过老二。“行。冬麦的看她自己的心意。”李冬麦两口子完全没想到,一时间有些惊喜。她是那种蔫儿不出溜的人,又没口才。这要是没二哥护着,还不知道要吃多少亏。幸好有二哥在啊。老太在一旁瞪眼,她这个一贯背后出主意的人,啥时候自己的代言人(老头子)被人拿捏了。她想说什么,可事情好像已经定下。“那就这么定。"李成林适时开口,“每年四十斤的粮食,三尺棉布。最好是给娘等价值的钱票,让娘自行购买。不然都一小块一小块的,没法用。至于过节送些好吃的,那是民俗是孝心,大家各出各的心。”李老太好想晕倒,老二你还充好人啊。都是你算那么清楚,把他们几个都点拨明白。拉拢分化你用的真好啊,最后让我们少了一百六十斤的粮食。几个大的自己孩子都大了,老人帮帮最小刚结婚的老四无可厚非。但在你们还能自理的情况下,非要其他过的紧巴巴的孩子给那么多,做事有些偏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