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万历明君> 第241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2 / 6)

卷、增补北人,可见太祖皇帝还留了几分情面,希望大家握手言和包饺子。

可惜的是,这份心意似乎没有传达到位。

在太祖皇帝明令要“增补十名北人”的情况下,这场复核持续了一个半月,最后得出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结论,不称旨!

负责复核的侍读张信回奏,所录南人试卷,无有任何问题!

反而一干北人试卷,文理不佳,禁忌之语频出,实在无一卷可增补!

彼时便有御史上奏弹劾,言主考官刘三吾授意复核官张信,故意挑拣北人最差的试卷交差,不予增补——“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但一番争论下来,考官、复核官等,死死咬着“符合程序”的说法。

若是不服,可以再次复核嘛。

后来的事天下人也就都知道的,太祖皇帝虽然快死了,但终究不是个理会流程的仁厚之君。

老人家大手一挥。

负责复核的侍读张信等人,处以凌迟极刑;参与复核的原状元陈安,处以车裂之刑;主考官刘三吾直接被按上了谋逆的罪名,以年迈免死,阖族流放。

从统摄九畴,规摹万世的皇帝的角度而言,杀得可是半点问题没有。

证据?三法司断案都不需要的东西,在政治大案上来要?

败者的哀鸣罢了,可笑至极。

当然,君臣双方在这事的盖棺定论上,明里暗里也没少角力,数代下来,目前仍旧平分秋色——官史野史,并驾齐驱嘛。

皇帝简述了一番原委后,申时行的声音如期而至:“陛下博闻强识,确是如此。”

朱翊钧不置可否,静静等着下文。

“陛下、大宗伯,此案为南北之争否?”

汪宗伊闻言,面色不大好看,都称南北榜案了,不是南北之争还能是什么。

自己前脚说南北之争是无中生有,申时行立刻就举出此案,莫不是有意拉偏架?

数名南人也同时皱起眉头。

当然,也不乏心照不宣之辈。

譬如在严嵩之后与高拱联手默契排斥江西官吏的张居正,此刻便宛如一尊雕塑,老神在在的模样,只怕深谙其中三昧。

懂的自然懂,朱翊钧这种不懂的,只能含笑出声相询:“朕自然以此为南北之争,难道申卿以为不然?”

目光汇集,纷纷看向申时行。

申阁老挺直身。

在众所瞩目中,申阁老认真摇了摇头:“陛下明鉴,当初世人皆言,‘考官三吾私其乡’,然刘三吾虽为南人,却与陈安、尹昌隆等人既不同籍,又不邻居,甚至都非为一省,此等说法着实牵强附会。”

“又有。”

“所谓南榜,所取士子难道果真遍布南方诸省么?四川、湖广、南京,皆是只取得一名进士,又与北人出入几何!?”

“而其江西取士十八,浙江取士十七,福建取士九,三省占去了九成名额!”

“此南北之分耶?”

“主考官刘三吾是湖广籍贯,如何能弃了乡人,做起了江浙福建霸榜的罪魁祸首!?”

这里的江浙,指的是江西、浙江,亦是如今公文标准简称。

申时行顿了顿,头颅越昂越高。

他身后的王锡爵与许国等人,对视一眼,眼色复杂。

众人都是南直隶出身,此刻不免心有戚戚。

南北榜案,也不知道哪个妖人起的好名字。

这些年以地域分界,四川、两广、湖广诸地,尤其是南直隶!贵为京都,可以说是好处半点没吃到,平白挨了无数骂名。

反观殿内三省官吏,面上颇为尴尬。

申时行也不理会同僚给自己使来的眼神,迎上皇帝的目光,斩钉截铁道:“陛下,此非南北之争,而是,学阀之争!”

殿内群臣一怔。

学阀?好个生造易懂的造词。

不过个中含义……

蔡汝贤与雒遵交换了一番眼神,茫然地摇了摇头。

反而是站在末尾的国子监祭酒赵志皋,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些不安地抓了抓脖颈,口中念念有词。

何洛文等一干北人,皱眉低头,若有所思。

对此,皇帝摩挲着下巴,似乎颇为疑惑。

申时行躬身再拜:“陛下,臣修《大明会典》得以管中窥豹,容臣一一道明!”

“刘三吾乃当世大儒,朝廷大制作皆出其手,其认文章如不能‘贯道’并‘适时用’,则均无用之作。”

“所谓之‘道’,便是彼时的钦定官学,程朱理学!”

“而彼时程朱的传承,便分了数派,其正统便落在浙江的金华学派,紧随其后则是江西的崇仁学派,连带着朱子故里福建……”

话说到这里,立刻有人按捺不住。

国子监祭酒赵志皋,只觉天气太热,满头大汗。

他甚至来不及出列,慌忙伸出脖子喊道:“申阁老谬矣!陕西的关学、山西的河东学派,亦是理宗正统!”

哪有不谈地域之争,转进到门户之争的道理!

申时行好歹还是苏松人,不想着同仇敌忾,整日为了微末官身口不择言,把他们浙江置于何地!

不过这话显然是仓促之下说出的,申时行都懒得理会。

倒是皇帝又摆弄了一番儒学宗师的见识。

朱翊钧呵呵一笑:“这事朕倒是略知一二,有元一朝,北地理宗迅速衰落。”

“譬如关学,百年以来都好似无根浮萍,直到了本朝,或者说就是现下户部主事许孚远承集道统,才有振作之相。”

“又如山西的河东学派,主理气一元,一度被理宗视为异端。”

“再如河南的渑池学派,融朱学与太极学说,更类陆九渊之心学。”

“总而言之,要论彼时的理学正统,自然还是以江浙为首。”

赵志皋顿时讷讷无言,只得悻悻退下。

如今的道学八大宗师之首,此刻就坐在皇位上,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