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万历明君> 第242章 伺风开洋,作作有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2章 伺风开洋,作作有芒(3 / 5)

自供报,未尝履亩丈之」。

如今,豪右的憎诗,成了清丈结局最好的脚注。

量尽山田与水田,只留沧海与青天,如今那有闲洲渚,寄语沙鸥莫浪眠。

彼时,巡海之权一团乱麻,巡抚衙门意图调整,将分身乏术的漳南道巡海之权,移交巡海道。

钦差整饰兵备兼管分巡漳南道按察司金事,竟然悍然抗命,聚啸士卒日「漳南道安得不问兵事哉!?」

如今,在俞大献的弹压之下,福建凡沿海寨、游、营选用官兵,稽察粮饷,修造船器等务,俱申详巡海道,听其专理一一俞大献的晋江旧部,自然对剿倭上心,为巡抚衙门如臂指挥。

彼时,市舶司更是空有名头。

上有省府侵权,镇守太监屡次向州府申诉「宜遵照敕书,申明职掌」,三司巡院仍旧无动于衷。

下有各港口包括督饷馆、海防馆书役、吏役在内的「衙党」势力,相互勾结,反客为主,甚至形成了专权局面一一「上以尝官,下以蚀商。报货则匿其半,量船则匿其一,甚官坏而吏仍肥,饷亏而书悉饱。」

甚至连片板下海,市舶司都做不了主!

如今—

栗在庭伸了个懒腰,缓缓走到窗前。

万历宝船此次出航,意味着最后一块拼图,也大功告成了!

他这个福建巡抚,也该往上挪挪窝了!

「四叔——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栗在庭一个激灵。

回头来才发现是自家侄子站在身后!

栗在庭突然受了惊,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泄愤呵斥道:「什么四叔!当初你被咬了卵子送进宫里的时候,我就告诫过你,内外有别,互称职务!」(64章)

栗稳缩了缩脖子,心中一苦。

自己好岁也是血浓于水的侄子,不就是跟哥哥们龙阳之好玩大了,不能传宗接代而已,如何措辞这般恶毒?

也难怪福建上下都传四叔的八卦,这幅对上挂着笑脸,对下喜怒无常的模样,着实不讨喜!

他只得收敛心神,勉强行礼:「下官福建市舶司副提举,有事呈报部堂。」

栗在庭骂过一句,气也顺了几分。

他轻轻嗯了一声:「都是自家人,不必这般客套,说罢,什么事?」

栗稳一噎,险些一口气没上来。

一时间拜也不是,起身也不是。

他站在原地欲哭无泪,干脆省了称谓:「此次远洋的船只,市舶司业已查验事毕。」

栗在庭闻言,没什么反应。

这就是海关登完记了,随时可以起锚的意思。

不过这不算事,栗稳要说的显然不是这个。

果然,栗稳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四叔,含糊道:「此外,还有二十余艘遮洋船、小型福船,想趁着这个机会,一齐出海。」

栗在庭听得不明不白,眉头再度皱起。

他神情不悦,冷声道:「说清楚,谁的船?出海去哪儿?绝岛?什么叫趁这个机会?

栗稳见四叔面色不佳,连忙竹筒倒豆子一般,飞快地和盘托出:「是大长公主、武清侯、英国公、平江伯这一帮子人的船!」

「不是去绝岛,是去日本!」

「说是在浙江那边,吃了定安伯的闭门羹,便求到咱们这里来了,希望跟在孙隆后面,正好也不会引人注目。」

大长公主的船?

栗在庭思索了好一会,才恍然反应了过来。

眼下近海贸易逐渐放宽,远洋的船引才刚踏出第一步。

大长公主这群人,一方面向皇帝求情企图合法化,另一方面,恐怕还是打着先赚钱再补手续的想法!

这群皇亲国戚,果真是蛀虫!

想到这里,栗在庭又看向自家侄子,上下打量。

不知不觉便偏看头,眯起了眼睛。

栗稳被打量得毛骨悚然。

他艰难扯了扯嘴角:「四叔——」

话未开口,便被打断了。

栗在庭眼睛已经眯成了一条线:「等到临行了,才跑来跟我说,市舶司已经批文了罢?」

栗稳脸色一变,下意识支支吾吾反驳:「没,没有栗在庭闻言,一动不动,就这样静静看看。

两人之间一时没了言语,气氛也逐渐降温。

密密麻麻的冷汗,沾湿了栗提举的后背。

不知过了多久。

栗稳终于握不住,整个人从骨头到发肤猛地垮了下来,哭丧道:「大长公主这些年送不少东西,本身远洋海禁年内就要放开,些许小事,无甚风险,我便应了下来。」

「又怕四叔早先知晓,恐怕不会同意—」

神情懊悔,语气讨饶。

栗在庭显得有些意兴阑珊,默默叹了一口气。

也不知是为何而叹。

他神情惆帐地摇了摇头:「他们首次出航日本,如何带了这么多船?」

栗稳连忙答话:「听说带了不少的人,日本如今正值战乱,需要私兵自保。」

「此外,还有夹带了百余名风水堪舆、寻龙点穴的道土先生,乱七八糟的仪轨也颇占地方。」

栗在庭一证。

风水堪舆?这是去做生意,还是去盗墓的?

栗稳犹豫片刻,才小心翼翼解释道:「好像是武清候入宫见太后娘娘时,听来的秘闻「当初郑和下西洋有一层目的,便是为寻建文皇帝的踪迹。」

「七次追索,终于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说是—」

栗稳骤然停住,四下张望了一番。

见此地建筑老旧,只得谨慎将声音压到最低,鬼鬼崇崇道:「说是,建文帝当初裹挟南京国库,在旧部护佑之下逃到了招庆寺出家避难。」

「而后又学着鉴真东渡,流窜到了日本,凭借国库的民脂民膏,逍遥半生,最后才在日本北部沿岸圆寂!」

「因为避世出家的缘故,建文帝一生也未留子嗣,只在最后打造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