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儿了,瞧见姐姐的赖皮模样,他也扶着爸爸的小腿站了起来。
小家伙的手可有劲了,平日里穿睡衣,他都能把李学武的裤子给拽下来。
儿女绕膝,李学武幸福的都要冒泡了。
“我要这边,我要这边——”
李姝欺负李宁不会说话,率先选了要抱抱的方向。
李学武好笑地抱起闺女,又举起了儿子。
要不怎么都说父亲是儿女的大力士呢,真就一个孩子还好,如果一儿一女,至少得有李学武的身体。
要是五六个孩子……
别说大力士了,变形金刚来了都得跪。
“擦擦鼻涕,都要蹭爸爸身上了。”
顾宁起身,扯了卫生纸递给李姝,还叮嘱道:“不要使劲拧鼻子哦——”
“知道了,妈妈——”
李姝鼻子不舒服,说话带着鼻音,可也难掩欢快的心情。
小开心似的,每次回家,他都能看见闺女的笑脸,即便是生病不舒服的时候。
而作为父亲的李学武,也是在看到这张笑脸后便能卸下一身的疲惫。
“吃饭吧,孩子给我。”
秦京茹风风火火的,从餐厅里出来便接过了李姝放在地上,又接了小的。
李宁倒是无所谓,只要有人抱着,是谁都行。
小孩子很喜欢成年人的视野,他也习惯了奶奶的抱,最近奶奶回家了,他成了“爬虫”了。
秦京茹要做家务,回来的顾宁可以带孩子,但绝不会一直抱着他。
所以“好爸爸”回来了,便成了李宁的擎天柱。
当然,他也是闺女的保护伞。
有他在的时候,妈妈总不会太严肃地教她学习。
“你们吃过了吗?”
同进屋的韩建昆来到餐厅,见桌上只有两副碗筷,他便问了一句。
秦京茹抱着孩子进来,示意了韩建昆去盛汤,嘴里则是回应道:“等不及了,两个小的饿了。”
“吃的啥啊?”
李学武回头捏了捏儿子的大脸蛋,笑着问道:“又是馒头?”
“给别的也不吃啊,真是奇了怪了。”
秦京茹抱着他坐在了沙发上,李姝则是爬着椅子坐在了他的身边。
韩建昆给他端了一碗汤,坐下后便拿起筷子准备开吃,却是被秦京茹给怼了一下。
“小心肚子里进风啊!”
她有些不耐地说道:“都说了多少次了,进屋先喝口热水,或者喝热汤。”
韩建昆逆来顺受的习惯了,只是抬起头看了看放下筷子,端起汤碗的领导,脸上露出几分尴尬。
真是的,说我就算了!
其实就是住在一起熟悉了,秦京茹掌管着一家的吃喝家务,难免的要唠叨。
她在说韩建昆的时候,备不住就是在说李学武。
有的时候明明没有韩建昆什么事,可还是他挨说,就像早先陪太子读书的书童。
太子能挨板子吗?
“再晚回来得打电话了。”
顾宁走进来提醒了他一句,又去厨房帮他添了一碗饭。
“出版社的人找到我办公室了,给耽误了。”
李学武接了饭碗,解释道:“我倒是没想着能聊这么长时间,再看点儿的时候就这时候了。”
“您的书已经写完了吗?”
秦京茹惊讶地问道:“这么快?太容易了吧?”
“这汤有点咸了——”
韩建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提醒她别多嘴了,只能隐晦地示意了她一句。
不是汤有点咸了,是她有点闲了。
秦京茹也知道自己好像不该这么问的,却瞪了韩建昆一眼,嫌他多事,自己不会想吗?
李学武倒是没多心,笑着说道:“这还快?拢共就十几万字,写了快三个月了。”
确实够慢的,要是跟后世某位三年连续日更过万的网络作者比,他就是个渣渣。
“是交给哪个出版社了?”
顾宁怕李姝摔倒,抽出椅子坐在了旁边,陪着她玩耍。
她是知道李学武写作的,也看过那本书稿了,不是小说,只是通俗意义上的思想类书籍。
如果是作为消遣,那读起来一定很乏味,但要是放在工作上,其中的思路和思想,非常值得学习。
倒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己的爱人自己夸,她是真的很欣赏李学武的才华,更喜欢他的优秀风华。
“嗯,钢铁学院的出版社。”
李学武说话的工夫,李宁从秦京茹那边爬到了他脚下,伸着手要抱抱了。
每天都这样,儿童椅放不住他了,吃饭吃一半,就得下地爬起来。
李学武也没嫌烦,抱了儿子在腿上,一边吃着饭,一边解释道:“厂里不是新组建个报社嘛。”
“红星联合工业报?”
两人结婚日久,顾宁倒是对红星厂的事情了解的多一些了。
家里也收听红星厂的广播节目,早晨的报纸也多了一份联合工业报。
闲下来的时候她也会看,时不时的还能看见李学武的文章呢。
联合工业报虽然是工厂联合发行的,但报纸的质量很高,尤其是有红星厂的大力支持。
厂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范围窄,局限性强。
而联合工业报一反常态,积极拓宽视野,刊载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文章。
甚至在思想教育板块刊登了一些基层工人的文章,朴实而包含热情。
配合广播电台,依照红星厂现有几万名职工的基础,报纸的发行量很不错。
李学武提及这个,是因为联合报社组建的时候是以出版社的形式办成的。
他在指导的过程中多留了一个心眼,这年月出版社遭受了一轮洗礼,具有影响力的所剩无几。
而红星厂在这个时候组建出版社,一方面方便了联合学校的教材和辅导教材的编撰和出版。
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红星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