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几分希望过,这秋闱的第二场考试吧!”
顾知勉怔怔望着满纸白字,忽觉后背青衿已湿透。
他十年寒窗苦读,吹捧、拍马屁的功力,几乎全都爆发出来了!
“还有一炷香,收卷!”
远处传来巡考衙役的梆子声,他慌忙将草稿,誊写到正卷上。
随着江南贡院内,铜壶滴漏,时间的流逝,
上万间考舍间之中。
一些考舍内,开始出现种种异象——只需文章[出县],必有大小异象诞生。
秋闱,乃是秀才们毕生最重要的时刻。
寒窗十载,功在此役!
秀才们倾尽毕生所学,将自己压箱底的绝活,最得意之本领,全都拿了出来。
甲字十七号考舍,骤然迸发十丈清光,照得四壁如雪。
甲字三百号考舍,答卷上的墨迹竟化作青鸟振翅,在光华中清鸣三声!
乙字三十号考舍,忽又传来玉磬之音,考舍墙壁,竟然如白玉!
“出县.又是出县之作!”
考区其他考舍的考生,看到别的考舍内诞生异象,不由心中大为羡慕!
——但凡能引动异象的文章,几乎是必过这第二轮的考试!
那些尚在苦思的考生攥紧了狼毫,指节发白。
甲字一号考舍。
逼仄的考舍内,秋热余威仍在肆虐。
蒸腾的热气裹挟着墨香,在青砖灰瓦间缓缓浮动。
江行舟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直到远处传来衙役的梆子三响,那清越的声响如醍醐灌顶,令他灵台骤然清明。
他深吸一口气,手腕轻悬,狼毫在端砚上饱蘸浓墨。
笔锋触及宣纸的刹那,如龙入渊,凤翔天,一行行墨迹在纸上蜿蜒游走:
[《春江月夜》]
[序:
春将尽而暖未消,夜方深而月正明。
刺史登多景楼宴罢,独倚危栏,见大江奔涌,树参差,金波潋滟,天地如画。遂命诸生赋此奇景,须得吞吐山河之气。]
江行舟写完[序],笔锋一顿。
这短短数十字的序——解题、破题、明志,既点明诗作缘起,又暗合考官命题深意,更将自身答卷与考官期许完美勾连。
他略作沉吟,眸光渐深。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诗篇文章。
狼毫再蘸新墨,在纸上挥洒开来:
[诗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a href="https:///game/gameads.html" target="_blank">https:///game/gameads.html</a>?count=5&amp;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篇最后一笔落下时,窗外残月已沉入西阁飞檐,霜露悄然浸透青衫。
江行舟凝视墨迹未干的诗卷,忽觉满纸烟霞,竟比窗外实景更为真切。
他略作沉吟,提笔补上结尾:
[跋:
搁笔时,残月已沉西阁,霜露渐湿青衫。
登高能赋,自古为难。
非胸有丘壑,笔挟风雷者,不能道其万一。
今挥毫,竟使大江奔涌之势、树参差之态、金波潋滟之光,尽入诗中,可谓不负刺史之命,亦不负此夜清景矣。]
江行舟笔走龙蛇,墨痕如游龙翻腾,笔锋所过之处,竟隐隐泛起青芒。
他神思入定,浑然不觉案上宣纸渐渐泛起异象——
墨迹生光,字字如星,句句似月!
青濛濛的华光自纸面升腾,如烟似雾,缭绕不散。
整篇《春江月夜》仿佛活了过来,每一个字都如星辰闪烁,每一句诗都似明月悬空,光华流转,熠熠生辉!
“轰——!”
陡然间,璀璨光华自卷上爆发,如天河倾泻,浩浩荡荡!
一道清辉自甲字一号考舍冲天而起,辉耀贡院,光彻云霄!
那光芒七彩流转,绚烂如霞,照在身上,竟令人心生暖意,如沐春风。
江行舟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诗境之中。
恍惚间,
江南贡院内,
似有潮声自天边奔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