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文章品第。
忽有紫袍半圣眉峰一蹙:“怪哉,陇右道这份考卷似乎有[达府]之相!”
话音未落,整座云台突然震颤。
月华中的女半圣突然拂袖而起:“江南贡院.有大异象!”
文章【异象】!
——乃是文章才气震动,引发天地才气共鸣。非人力干涉,也并非文庙圣裁能影响文章【异象】。
故而,圣人也往往会先观其文章【异象】,再审阅其文章。
此刻,九位半圣的目光穿透万里云海,齐齐望向江南贡院的方向。
九道神念横跨万里山河,如天柱般镇守江南贡院四方。
“千年了。”
白须半圣手中玉尺泛起青芒,尺身“诗”字铭文竟自行游动:“万诗朝觐,诗篇见王此等异象竟再现人间。”
“可惜.
此诗虽惊艳,却是出现在江南贡院的考场。
文庙规矩不可破,纵有惊世之才,亦当以[鸣州]论处。!”
另一位笼罩在月华中的女半圣素手轻抬,漫天月华顿时凝成锁链,将那道欲冲霄而起的诗气生生压回贡院。
“荒唐!!”
紫袍半圣怒喝如雷,袖中飞出九道紫气长虹,与月华锁链当空相击,金铁交鸣之声响彻云霄:
“这诗篇,冠绝大周圣朝!
这异象乃是[万诗朝觐]此乃王者诗篇,镇国之诗也!
诗道王者出世,尔等竟要以‘规矩'二字掩其光华?此诗气引动万诗朝拜,当为[镇国]!
岂能以[鸣州]论?!
若如此判决,恐怕众圣笑矣!”
话音未落,
圣院上空的云海突然剧烈翻涌,
九道截然不同的圣道气息在虚空中碰撞,震得孤峰周围的云霞尽散,露出下方绵延万里的东胜神州山河轮廓。
圣人之争,一念可动山河!
“莫非!”
紫袍半圣须发皆张,怒问道:“你在故意贬低诗道?”
女半圣凝眸远望:“非我故意贬低,而是文庙规则,向来如此。”
“此举确实有违文庙千年规制!“
一位身着玄色儒袍的半圣突然出声附和,声音在云台上激起阵阵回响。
云台上霎时寂然。
九位半圣皆知,文道品级自有其铁律——
地方分七品:天下、国、州、府、县、镇、乡。
文章亦七等:传天下、镇国、鸣州、达府、出县、叩镇、闻乡。
天下文庙圣裁系统自建立以来,负责给天下文章圣裁品级,便立有两条最核心的规矩。
【其一核心规则:文高于地,以地论品,则文庙钟鸣!】
文章品级,高于地品,则以地定品,文钟自鸣。
譬如一篇[达府]文章,出现在一座县城,则文庙圣裁直接判[出县],触发钟鸣。
钟鸣顷刻之间,全县文士皆知,本县又有了一篇[出县]文章。
若想让[出县]晋升[达府],则需要文士自己努力,到各处去宣扬自己的文章,参加文会,或发布于各个文刊之上,为自己扬名。
——定然会有人想,如果按照这一条规则,那天下士子肯定都跑去帝城国都,发布自己的文章?
这样便可省去自己的努力晋升文章,直接文章达到最高品级。
为了让士子打消此念,这便有了第二条规则!
【其二核心规则:文低于地,以文论品,文庙钟不鸣。】
当一篇[达府]文章,出现在帝城,虽会被圣裁最高品级[达府]。
但是文钟不鸣,仅被记录在文庙。
这意味着,它除了被文庙记录品级之外,没有钟鸣声提示,不会被周围的任何文士知晓。
文人自己,依然毫无名气可言!
依然需要他辛苦,到处去宣扬自己的文章,涨自己的文名。
这就逼迫文士,评估自己的文章,回到州、府,甚至县几,去发布自己的文章。
而不是好高骛远,一窝蜂跑去国都发布自己的文章。
“按照文庙的规则第一,以地论品,鼓励争鸣。
这篇《春江月夜》,虽有[镇国]之异象,出现在江南贡院的考场,仅能判为[鸣州]!
等待岁月沉淀,他将此文,传播大周圣朝帝城、十道之后,才气大涨,自然而然晋升[镇国]!”
月华中的女半圣,无奈的说道。
“文庙圣裁文章,
真正目的,为了‘兜底’文章下限——不让[出县]以上文章,被埋没在故纸堆中,数十、数百年无人问津。
若是,直接给文章定品最上限——天下文士定然心生懈怠,只埋头写文章,写完直接交任由文庙定品。
他们既不与他人争鸣,也不去扬自己文名。
无争鸣之心!
无争道之心!
埋首故纸堆,自娱自乐,文章每况愈下。
唯有只给文章[兜底]下限,而上限让士子自己去争鸣!
如此,天下文士才会积极参加文会,争上文刊,宣扬自己的文章和文名!
如此,他们才会彼此切磋、交锋,文道方能日益精进。”
女半圣月华长袖轻拂:“规矩便是规矩。
若因一首诗便破例,日后天下文人,文道争鸣之风何在?”
她指尖轻点,金陵文庙的钟槌,便要落下,“此篇《春江月夜》,当以[鸣州]论!待他前往帝城,宣扬文名,自然可晋升[镇国]。”
“且慢!”
白须半圣突然横插一步,手中断尺绽放青光,竟将钟槌生生定在半空:“老朽倒要问问,文庙立规之本意,究竟为何?”
云台上一片寂静。
九位半圣的道袍无风自动,圣威在方寸之间激烈碰撞。
“自然是为激励文人奋进,为了激发士人争鸣!”
有半圣沉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