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游戏竞技>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三十六章 就职上任!(4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就职上任!(4k)(2 / 3)

三百六十五天,三百五十天都得到任。

从晨曦初晓到天色昏沉,从春日到寒冬,时刻待命。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老老实实的撑住三年时间,并且时刻从政令中学习,那就是妥妥的国之大才。

历代状元郎的差距,就在于有没有持续大量的学习,并总结知识的能力。

大量且持续!

这就是起草诏令的现状。

不少状元郎前期尚且能勉强学习,时间一长就脑子疲敝,仅是起草诏令,而不从诏令中学习。

差距自此而生!

翰林修撰,成长毋庸置疑,累也是毋庸置疑,清贵也是毋庸置疑。

小雨飘飘,甚是飘柔。

江昭望着朱红色的院墙,长舒一口气,大步走了进去。

一入内,就是一条平坦的石板路向前延伸,左右栽有葱郁的翠竹,随风轻摇,沙沙作响。

往前一些,有着一方清池碧水,荷叶田田,其间点缀着粉嫩的荷花,池边垂柳依依,微微摇曳。

走了没几步,就有负责迎接的文吏认出了他,引导着江昭往圣人像的位置走去。

以惯例论之,祭拜圣人像是不可或缺的流程。

一路上,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木质门窗尽是古朴的气息。

一座座院子套来套去,囊括着许多堂楼阁。

堂西为读讲厅,那是翰林侍读、翰林侍讲的办公区域。

东为编检厅,也就是编修厅和检讨厅的合称,那是翰林编修、翰林检讨以及几十个文吏的办公区域。

左廊围门内修撰厅,也称为状元厅。

本来,修撰厅还有小吏帮忙处理文书,但因一些诏令机密性的缘故,往往就翰林修撰一人办公。

右廊围门内有二祠,朝南为昌黎祠,朝北为土谷祠。

偏东有清秘堂,西有柯亭。

清秘堂是三品大员翰林学士的办公区域。

游了没一会儿,雨后初霁,日光洒落。

江昭祭拜了孔夫子,就往清秘堂赶去,拜访翰林学士海承晏。

海承晏字明远,号云壑居士。

海氏清流,五世翰林!

这位是清流官员的代表人物,于仕林一途颇有声望,并非是韩系的人。

不过,是江昭的人。

海承晏,江昭的外祖父!

如今,海承晏已经五十七岁。

要是不出意外,过个几年也会乞骸骨,告老还乡。

正三品的翰林学士,乃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也是所有翰林官员的上官。

历来就任拜访上官,都是必要的流程。

清秘堂。

其内可见一须发微白的老者,这会儿正待在书案边处理公务。

翰林院历来清闲,但所谓清闲也是相对于其他衙门而言,海承晏好歹也是三品大员,公务并不少。

“外祖父!”江昭大步走进,恭谨一礼。

“昭儿?”

“来来来!”

海承晏爽朗一笑,放下手中的笔:“我得到了通报,可是等了你好一会儿啊!”

江昭走近,海承晏望着外孙,越看越稀罕。

一晃,也是步入朝堂的青年才俊了啊!

“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海承晏关怀的问道。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江昭一笑:“人生大喜之事,莫外乎如此,过得自是极好的。”

不出意外,海承晏又是勉励,又是关怀。

半个时辰过后。

两人走到了堂口。

“孙儿告退。”江昭礼貌的行了一礼。

海承晏颔首,就这样望着外孙远去,眼中尽是殷切期盼。

半响,一笑。

“状元啊!”

......

近午时,江昭与上一任翰林修撰郑獬进行了工作内容的交接。

反是内阁的文书,究竟是什么样式,都有详细规定。

那些政令又应该是什么样式,也有规定,不可有丝毫差错。

内阁大学士下达政令,经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修撰拟诏,还得再送到内阁去经过阁老披红,方才下达六部或者地方,进而实施。

翰林修撰要说权力,实际上的近乎没有,就是个单纯的拟诏机器而已。

内阁大学士下达政令,自动弹出拟好的文书!

其后,江昭去了内阁。

富弼、文彦博、王钦若、申伯远、刘沆、庞籍。

这六人,就是大周权力巅峰的代表。

说是言出法随神仙,也毫不夸张。

而内阁,作为一道集中权力的机器。

翰林修撰就是这道权力机器运转的柴薪。

江昭进了内阁没一会儿,出来时手上就多了十几份政令。

政令涉及经济,税收,官员选拔、考核、任免,甚至有一份是涉及军务的政令。

十几份政令,单是撰写就起码得四五个时辰,这还只是一天的量。

江昭心头一叹。

考上了状元,带上这个紧箍咒,自此再也不是凡人,人世间的**不能再沾半点.......

这能怎么办呢?

干呗!

作为新任翰林修撰,江昭也只好研究过往的政令样本,仿着撰写政令。

好在,目前尚且是在交接工作的阶段,有着上一任翰林修撰郑獬的帮助,倒也不耽误大事。

饶是如此,两人一起也是干了三个时辰才搞完一天的政令。

近黄昏,江昭缓步走出修撰厅,长长喘了口气。

这强度,简直逆天!

江昭倒也不是撑不了三个时辰。

实际上,他是那种一天就睡两三个时辰就精神饱满的人。

这也就意味着,他要是真心发狠,他一天可以有**个时辰忙于政令学习。

只是,一想到以后的三年都要过这样的日子,江昭只觉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实在是很难放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