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304章 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4章 制度(3 / 3)

己的生产制度和管理标准。”

李哲抽了口烟,烟灰轻轻弹在田埂上:“我正想跟你说这个,构架别搞太复杂,咱们以前是小作坊,现在要往规模化转,但层级多了反而碍事。你有啥具体想法?“

杨兴斌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个简单的框架,抬头说道:“我琢磨着按“局域+职能’来分最合适。

咱们现在的大棚面积,设3到4个大棚组就行,每组负责20到50亩,每组配一个组长,不用再设副组长之类的岗位。

另外单独配1个技术员,专门管种苗和病虫害指导,再配1个后勤员,负责工具和物料管理,最后朱益民总牵头,这样一层到底,没人推逶。“

“这个思路我同意,”李哲猛吸了口烟,“但光有构架不行,得把每个岗位的活儿说清楚。比如组长到底管啥?人又该干到啥程度?别到时候出了问题互相甩锅。”

“您这点考虑得透。”杨兴斌顺着话头往下说,“我打算制定一份《岗位说明书》,把职责写死。比如组长要管本组的考勤丶生产进度,还要协调人员。

工人就负责大棚日常的浇水丶施肥丶整枝丶采摘,而且得给他们定“责任田’每个工人固定管3到5亩,实行“谁管护丶谁负责”,要是出现种苗坏死丶产量不达标这种事,直接跟绩效挂钩,该扣就扣。”

李哲点点头,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着:“生产上的标准也得统一,咱们有去年传下来的种植经验,我嫂子那边有详细的数据,您觉得该怎么把经验变成规矩?”

“我想编一本《大棚种植操作手册》。”杨兴斌立刻接话,“把播种间距丶浇水频率丶施肥的种类和用量,还有病虫害防治的时间,都写得明明白白。

写完后组织工人集中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按一个标准来,不然你种你的丶我种我的,最后产量质量肯定差得远。

当然,涉及到具体的种植标准,还得请朱主管和几位有经验的技术员参与制定。“

“这个没问题,回头叫上朱哥丶陈老师丶周青禾丶我爹丶我嫂子一起研究。”李哲应了一声,继续说:“光有标准没人盯着,等于白设。你看是不是能定个巡查制度?”

“确实有必要。”杨兴斌在地上又划了条线,“我计划让组长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本组大棚,记录蔬菜生长情况和工人的工作状态,技术员每周抽查,发现问题马上指导整改。

您每半个月做一次全面检查,重点看生产标准落没落实,这样一层层盯着,就不怕管理松散导致减产了。”

见李哲没有反对,杨兴斌继续说:“另外还有纪律方面,工作时间偷懒丶闲聊丶私自带蔬菜,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扣绩效,累计多次违反纪律直接开除。”

两人聊了半天,终于说到最内核的收益问题。李哲身体微微前倾:“工人出来干活,最看重的还是钱。制度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让他们多挣钱。你在薪酬这块有啥方案?”

绩效奖才是关键,要让觉得多干能多得”。”

李哲想了想说道;“那管理层的薪资呢?他们管着一组人,责任比工人重。”

“您放,我考虑到了。”杨兴斌组织了一下语,“组长的绩效除了跟本组大棚收益挂钩,还加了人员管理考核’。

要是本组当月没人迟到早退,也没出生产事故,就有额外奖励,这样他们才会用心管手下的人。”

李哲听完,心里有了底,随即提出自己的要求:“杨主管,有两点得注意。第一,制度要简单易懂,别搞那些复杂条款,让工人都能看明白。

第二,薪酬计算得公开透明,每月月底把各大棚的产量丶质量数据,还有工资明细都贴出来,接受大家监督,省得有人猜忌。”

杨兴斌立刻点头:“您说的这两点太重要了,制度看不懂丶工资不透明,再好的制度也推行不下去。我回头写方案的时候,一定注意。”

两人又蹲在地上聊了半个多小时,一点点细化。

夕阳渐渐西斜,杨兴斌手里的树枝在地上画满了线条和文本,原本模糊的管理框架,也变得清淅起来。

李哲掐灭烟头,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行,今天就先聊到这。杨主管,明天我要去一趟京城,有事你可以给我打电话。“

杨兴斌也跟闷站起来,把树枝扔到田埂边:“好嘞,我尽快把方案和标准整理出来,跟几位主管一起讨论,等您回来做决定。”

“辛苦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