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他,毕竟在那种级别的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
能够将陆院士的遗物带回来,他已经尽力了。只不过,即便没有人责怪他,那深深的自责仍然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即便已经过去了两年,他仍然没有从那场灾难中走出来……
国安某局办公室。
推开门,王鹏走了进来。
“杨局长,您找我?”
“没错,”从办公椅上坐直了,杨局长将手中刚刚看完的那份文件丢在了办公桌上,“那张报纸的源头查到了……这玩意儿根本不是什么报纸,而是从一本学术期刊上撕下来的。”
从办公桌上拿起了那份文件,王鹏皱着眉头将里面的东西都翻了一遍。
良久之后,他给出了一句评价。
“……有点意思。”
这本学术期刊的来头还不小,正是当今三大学术期刊之一——《nature》。
而被撕下的那张纸条,正是《nature》上个月出版的那一期封面上,被设置了highlight展示的研究成果。
简单来讲,奥布里教授和舒尔茨教授在研究中宣称,两年前发生在火星上的那场地震,并非是由于地质运动而引发的。
其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四维空间碎片的崩塌,导致被扭曲的空间和立场得到修复,从而引发了整个遗迹的结构性坍塌。
就好像一座大楼,被敲碎了承重墙一样。
虽然听起来有些拗口,但通过一些从火星遗迹中采集到的样本,以及根据他们的主观感受并加以数学的推断,他们最终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这篇论文看起来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因此在学术界算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也许是出于希望这件事情引发更大讨论的目的,《nature》将这研究成果引用了过来,并且打上了highlight的标签。
看着王鹏脸上意外的表情,杨局长继续说道。
“奥布里教授和舒尔茨教授的身份你应该不会陌生,他们曾经于两年前参加过前往火星的外交使团,并从那场灾难中幸存。”
王鹏点了点头。
“我有印象。”
杨局长继续说,“根据他们最近发表的这篇论文,以及对四维空间碎片的存在的阐述,我们的情报人员在咨询了相关专家后得出了推论。”
“在火星文明的遗迹中,应该存在着某种特别的机关,那是人类文明——也就是我们所有人,尚不了解的科技,而这种技术之强大,已经足以影响我们周围的空间,乃至维度本身。”
“在那个四维空间碎片的影响下,他们被困在了一个循环的空间中,就像是轮子上的仓鼠那样。”
听完上级的说法之后,王鹏略微惊讶的张了张嘴,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
“确实有点,但这确实目前为止,可能性最大的一种解释。火星上曾经存在过一个远比我们强大的文明,他们的科技空前发达,而那座遗迹便是证据。”
看着欲言又止的杨局长,王鹏开口说道。
“直接点吧,需要我做什么?”
办公室里安静了一会儿。
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杨局长似乎是犹豫了一会儿,但最终,他还是做出了决定。
“那个我们追查了两年多都还没有头绪的宇宙之灵基金会暂且不论,他们为何会盯上火星遗迹也暂且不管,真正让我感到在意的是,那里埋葬的技术可能对当前的国际局势带来怎样颠覆性的影响。”
“你应该清楚,我们能拥有目前的国际地位是因为什么。而如果一旦失去了科技优势,我们将面对的又是什么。”
王鹏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目光紧紧的盯着他,杨局长继续说。
“目前我们对地狱之门废墟的挖掘,最深也只到了50米,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火星上有线的条件,根本无法继续向下挖掘。想要将人工隧道向下掘进到1-3公里深的位置,别说是十几二十年了,本世纪都不一定能做到。”
“然而谁也无法保证,当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挖掘那做遗迹时,我们的制度和执行力还能像今天一样,并且和今天一样的重视这件事情,对潜在的威胁心怀戒备。”
“人都是健忘的,更不要说隔了几代人。”
“除非,有一位足够忠诚、牢记使命、并且善于学习、拥有较强执行力的同志,去提醒我们的同胞。”
说着,杨局长看向王鹏的眼神中,带上了一丝认可。
“你的忠诚是有目共睹的,而我能信任的也只有你。”
“为了共和国的明天,我需要你去执行一项任务。”
“……你的意思是。”
看着那副表情,王鹏隐隐约约已经猜到了,这位杨局长到底希望自己干什么。
一脸郑重地看着他,杨局长点了点头。
“看来你已经猜到了。”
“是的,我希望你去一趟未来。”
……
普林斯顿。
图书馆的活动室,爆发出了一声欢呼。
直到门口传来了图书管理员砸门的声音,那欢呼的声音才偃旗息鼓了下来。
“这绝对是经济学、社会学、人类行为学……乃至物理数学史上的奇迹!”难掩语气中的激动,站在桌子旁的艾伯特教授,压低着音量欢呼道。
电脑屏幕中,篇幅长达40页的算式,已经被编译成了优美的程序语言。
一个个精妙的参数就像一颗颗做工精细的齿轮,在一条条对应着人类社会行为、经济活动的公式的支配之下,构成了一台庞大的机器。
它是大数据理论的极致!
同时在样本的规模上也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他们足足花费了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而如今终于到了检验他们成果的时候了。
眼中一片火热,